第641章 史书漏洞

朱元璋冷笑道:“除非他这个皇帝是泥捏的,否则我不信他心中没有任何憎恨之意。”

哪有脾气这么好的皇帝,就连杀母之仇都可以轻轻放过?

万贞儿只是一个皇贵妃,对已经登基的朱祐樘来说,压根儿无法构成任何威胁,若万贵妃真的得罪过他,朱祐樘想要报复真是轻而易举。

朱见深神色沉沉,低声道:“他们还是不肯放过贵妃……”

他活着的时候,大臣们碍于他的存在不敢如何,等他死了,还不使劲儿针对万贵妃?

他承认万贵妃不是什么贤妃,但他就是喜欢她,但恰恰就是这份喜欢让世人无法接受。

堂堂皇帝,怎么能爱上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女人呢?可他最苦最难的时候,都是万贵妃陪伴在他身边,他爱她,为什么不可以?

万贵妃一脸轻蔑:“我管他们如何弹劾,那时我早死了,就算他们往我身上泼脏水,也与我无关。”

她活着的时候,已经把该享的福享尽了,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朱祁钰道:“如此看来,此事不过以讹传讹了?”

即使是皇帝贵妃,也逃不过流言二字啊!

于谦笑道:“古往今来,多少豪杰都是流言缠身,皇室贵胄更是如此。”

【朱见深与朱祐樘相认这段,也有些草率,皇帝一个与他长得相似的孩子,便认定这是他的儿子,是不是有些太简单了?根据流传出的朱见深与朱祐樘这对父子的画像,可以看出他们长得并不相似,那为何朱见深会断定这是他的亲生儿子呢?唯一的可能,他早就知道朱祐樘的存在,而这个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陈洪谟是成化年间的大臣,他在《治世余闻》中提过这件事:“成化中,皇妣纪氏得幸,有娠。万贵妃既觉,恚而苦楚之。宪庙乃密托病,出之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

【按照他的说法,纪淑妃有孕后,万贵妃不高兴了,可能是因为吃醋,也可能是觉得她没有孩子,别人却有了孩子,但也就仅仅是不高兴,她并没有真的迫害过纪淑妃和皇嗣。至于所谓的纪淑妃偷偷生下皇嗣,也是不成立的,真实情况是朱见深为了安抚万贵妃,就以纪淑妃生病为由,把她迁到了安乐堂,也是不碍贵妃眼睛的意思,从头到尾,朱见深和万贞儿都知道纪淑妃怀孕了。】

朱见深道:“惧内一词虽然不好听,但总比纵容宠妃谋害皇子更好听些。”

其实也不是惧内,他只是不想让万贵妃伤心,至于纪淑妃会不会伤心,他并不在乎。

万贵妃哼道:“我再如何丧心病狂,也不可能去谋害皇嗣,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她是生不出孩子,又不是傻子。

朱元璋颔首道:“这样才算是合理,先前什么谋害皇嗣,偷偷怀孕,太假了。”

马皇后也道:“是啊,后宫森严,一个女人生孩子,怎么可能一点儿风声不露?就算有许多人同情纪淑妃,难道就没有利欲熏心之人,为讨好万贵妃而出卖他们母子?”

刘娥道:“这个故事,与狸猫换太子倒是有几分相似。”

编得不错,就是忽略了现实因素,以为后宫是什么四处漏风的地方,孩子随便杀,随便换。

【既然朱见深与万贞儿都知道纪淑妃怀孕,朱见深还让人去看护纪淑妃,也就说明根本不存在万贞儿谋害让人为纪淑妃堕胎,逼得纪淑妃只能偷偷生下皇子这件事。也正因如此,朱见深才会迅速且不加怀疑地与朱祐樘相认,因为他早就知道了,正好当时乾清宫起火,他觉得这是上天的警示,便让人接回了这个孩子。而万贞儿的反应,也比较平和,大臣尹直在《謇斋琐缀录》中记载:“至是,太监张敏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说之,贵妃惊云:‘何独不令我知?’遂具服进贺,厚赐纪氏母子,择吉日请入宫”。】

【她不但没有排斥纪淑妃母子,反而还颇为友好,甚至还抚养过朱祐樘,大臣商辂奏折记载过:“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证明抚养朱祐樘的并不是周太后,而是万贞儿,而且还提起了纪淑妃一直在生病,这也为纪淑妃的突然死亡埋下了伏笔,纪淑妃是病死,而不是世人猜测的被万贵妃谋害。】

商辂道:“这才对嘛,我们这些成化年间的大臣都不知道的事情,怎么后世修史书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们知道皇帝有多么宠爱贵妃,也知道纪淑妃生下皇嗣,纪淑妃生了病,可独独不知谋害皇嗣一事。

大明朝臣有一个优点:头铁,当初周太后为了钱皇后的事情胡搅蛮缠,他们也不曾退缩,若是知道万贵妃谋害皇嗣,怎么可能毫无反应!

朱见深淡淡地说:“若非有这些笔墨证明,我与贵妃岂非百口莫辩?”

什么谋害皇嗣,什么纪淑妃是被万贵妃谋害的,统统都是无稽之谈。

万贵妃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会对皇嗣下手的人,他深爱万贵妃,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绝后,皇位便宜了别人。

【纪淑妃是病死,那么另一个重要人物张敏真的是吞金而死么?在《明史》的记载中,张敏是一个勇敢保护了皇嗣的忠臣,他害怕万贵妃报复,便于成化十一年吞金而死,但如果我们继续看下去,会发现就在成化十三年,张敏在史书中死而复生,还参与了杨继宗事件,而此时的张敏充当着反派角色。】

【杨继宗是一位极其廉洁耿直的大臣,谁都不怕,谁都敢弹劾,朱见深曾问汪直,朝中哪个大臣最廉洁?汪直回答,天下只有杨继宗一个人不爱钱。杨继宗是大清官,那么张敏就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了,他经常对朱见深诋毁杨继宗,但朱见深已经记住了杨继宗这个人,张敏诋毁也没用,他只好叮嘱弟弟张庆善待杨继宗,皇帝已经记住这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