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赌书泼茶

李清照想起当日夫妻俩赏玩金石字画的情景,不由露出些许笑意。

他们成婚后,真的曾度过一段安闲快乐的时光,虽然没什么钱,但夫妻二人一起品鉴字画,无数个深夜抄写孤本古籍,那样的生活真的很美好。

她曾经真的庆幸,自己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可到了现在,这些美好的时光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了。

丈夫弃城而逃的行为,已经打破了她心中的一切滤镜。

李清照不仅仅是闺阁才女,也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大宋子民,她的丈夫可以庸碌,可以无能,却绝不可以做出临阵逃脱的事情。

家国倾覆,百姓受辱,赵明诚身为官员,怎能只顾逃命?!

赵挺之突然反应过来:“若我儿是李清照的夫婿,那那个弃城而逃的人,不就是——?!”

他一口气没上来,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若李清照那那时没有再嫁,那个弃城而逃的人八成就是他的儿子了。

他不敢说自己品德完美无瑕,可弃城而逃这种事,真的很不光彩啊!尤其这人还是他的儿子!

【有个典故叫“赌书泼茶”,说的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都是才学出众的人,经常玩一种名为赌书的游戏。赌书的大致规则是,先准备好茶水,然后互相考验对方,各自说一个典故,让对方猜测是在哪本书、哪一卷、哪一页甚至哪一行。谁先猜对,谁就可以先喝茶,二人你追我赶,猜到兴头上,不慎把茶盏打翻,这就是赌书泼茶的由来。某日,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赵明诚读完这首词,既钦佩又想要赢过妻子,便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五十首词,然后将李清照的诗词夹在里面,并交给熟人评鉴。】

【赵明诚的友人陆德夫看完,认为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赵明诚在才学上输给了妻子,从此心服口服。仔细想想,这样的生活多么美好,志趣相投的夫妻俩一同追逐自己的喜好,一同写诗作词,怪不得那么多人说穿越到宋朝不要做公主,要做官家小姐,这不比公主的日子要快乐许多么?当然,这是学霸才能进行的娱乐。】

苏轼颇感兴趣:“倒是风雅,若非李清照与赵明诚都饱读诗书,也没法以此玩乐。”

赌书泼茶,看上去风雅的同时,也要求二人必须有出众的才学,否则也赌不了书。

赵挺之挣扎着醒来,见此不由悲哀道:“小儿女琴瑟和鸣,可这样的日子,又能过多久呢?”

届时金人南下,别说李清照,就是整个赵家都不一定能保全。

李格非对妻子王氏说:“你还记得么,天幕曾说女婿弃城而逃……兴许就是这个赵明诚了。”

王氏道:“赵明诚既然做出这种不知羞耻的事情,想来并非女儿的良配。”

李清照神色郁郁:“这日子比公主快活,可后来金人南下,公主与官家小姐又有什么分别?”

金人野蛮,强掳宋人北上,无论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女子,亦或是公主皇妃,也只是朝廷用来谄媚的货物罢了。

【不过,做官家小姐虽然悠闲自在,但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家族的前程。对一个官家小姐来说,娘家和夫家的仕途都决定着她们日后的生活前景,李清照也是如此,她出嫁不过一年,李家便面临着一个大危机。我们曾说过,北宋党争激烈,李格非身为朝廷官员,很难独善其身。崇宁元年,在宋徽宗的支持下,蔡京重启熙宁新政,李格非被归为元祐党人,遭到了蔡京的无情打压,被罢去官职。】

【元祐党人就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群人,哲宗上位时,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因当时的年号为元祐,以司马光为首的一群人被称为元祐党人。而以王安石为首,支持变法的一群人,则称为元丰党人,这是宋神宗的年号。哲宗亲政后,开始恢复变法,元祐党人遭到打压,苏轼和苏辙也是因此被流放。赵佶继位后,向太后曾听政过一段时间,又废除了新法,直到赵佶亲政后,再次恢复变法,元祐党人也因此再度遭到打压。】

李格非:????

他脸色顿时惨白,嘴唇不住地哆嗦,抖了半天,也只憋出一句:“看来我仕途已近啊!”

苏轼大惊失色:“子由也被流放了?!”

他自己被流放,抑郁一会儿也就想开了,可疼爱的弟弟也被流放,就不是抑郁的问题了。

苏辙愕然:“竟是如此……若我也被流放,还有谁能为兄长奔走?”

若他在朝中,总是能往上爬,也能改善兄长的处境,可他要是也被流放,兄长的前途也就没了着落!

王安石痛心疾首地说:“朝廷真的是在支持变法么?这分明是在借此排斥异己!”

今天新党打压旧党,明日旧党打压新党,循环往复,大宋永无宁日。

赵匡胤快气晕了:“有这功夫,为何要浪费在你争我夺之上?”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变不变法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党争,大臣们借用变法的名义彼此排斥。最开始,李格非被列为元祐党人,与他一起的还有十六个人,而李格非比较靠前。同年九月,赵佶又让大臣列出曾因反对变法而言辞激烈的大臣们名字,蔡京给出了一百二十个名字,司马光、苏轼、苏辙以秦观和黄庭坚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也在这一百多个名字之中,这一百多个人统统被打为奸党。】

【后来来又增加到三百多人,其中还包括支持变法的人,譬如章惇。可笑的是,他还曾经打压过元祐党人们。赵佶亲自写了这些人的名字,再让人刻在石碑上,并将其竖立在端礼门外,这块石碑也被称为“元祐党人碑”。对元祐党人们的打压,并不仅仅是贬官和打为奸党,更要命的是朝廷剥夺了这些人的子孙们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许住在京城,而元祐党人们自己更是永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