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神宗父子

【宋仁宗确实挺仁慈的,但这个仁字是对大臣的,对读书人,对统治阶级的,至于底层百姓,他们是享受不到来自皇帝的仁慈的,史书为什么吹捧宋仁宗,因为他对文官好啊,文官碰上这么个老好人上司,那不得使劲吹捧,哪怕宋仁宗除了仁慈外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政绩,哪怕西夏打成那个样子,文官们也可以昧着良心说宋仁宗是明君。】

赵祯:“……”

我知道很丢脸,能别再嘲讽我了么?

今天是他被人阴阳怪气最多的一天!

赵匡胤阴着脸:“是啊,只要皇帝对文官好,哪怕他一事无成,也能被说成是千古明君。”

他曾经认为文官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比不上武将,但有些文官也是真讨厌啊!

整天就知道打嘴仗,一点成绩都做不出来,别人有本事又要上去念叨,好想打他们一顿啊!

刘彻回忆了一下,他对大臣好像也不怎么好,只是格外爱重那些有用的臣子。

不会有人暗戳戳说他坏话吧?

最好别让他知道,不然……哼哼!

嬴政压根儿不觉得他的风评会有多好,他又不是傻子,就拿这些宋朝文官来说,估计他是这些人最讨厌的皇帝。

不过他也不在乎,谁会在乎一群废物的想法——他并不是说宋朝文官都是废物,只是除了寇准、范仲淹这些人,他还没见过有用的文官。

【宋仁宗无子,过继宗室子赵宗实,也就是宋英宗。这位皇帝身体不好,虽有改革之心,但身体条件不允许,只做了四年皇帝便去世了,改革自然无从谈起。他之后的宋神宗颇有作为,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改善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因为新法的一些弊端的,执行过程中的不足,用人不当等等缘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王安石因此受到许多非议,最终王安石罢相,但神宗依旧推行新法。】

(感觉王安石变法这里理解起来有些难。)

赵匡胤心情大起大落,好不容易见着一个好苗子,一看他才做了四年皇帝,顿时有些喘不过气,好在这位宋神宗看着也挺给力,那口气又喘顺了。

赵匡胤连连称赞:“好,好,这王安石很不错!”

若是指望变法是完美的,显然不太现实,但只要能对现状做出改进,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经历了一群妖魔鬼怪,赵匡胤的接受程度十分良好。

高兴之下,也顾不上隐藏了,直接发了一条弹幕。

香孩儿: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我大宋的好臣子,是大宋对不住你们!!

发完弹幕他又皱了皱眉,不满地说:“怎么是神宗,这个庙号不好。”

范仲淹呆愣在原地,只觉胸中涌动着一股热流,他为官多年,已经许久没有这样激烈的情绪了。

他不禁眼含热泪,遥遥一礼:“臣身为大宋子民,自当为国尽心竭力,当不起太祖的称赞!”

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而已。

熙宁年间,王安石面对变法的种种艰辛,几乎筋疲力尽,但他不愿就这样放弃。

若是半途而废,如何对得起官家的支持?

他看到天幕中太祖皇帝的褒奖之语,顿时满血复活,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想,我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否则怎能对得起太祖皇帝和官家!

他要好好改进一下,务必给大宋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宋神宗也很是激动,太祖皇帝也赞同变法!这件事多适合拿来做文章啊!

不过我的庙号怎么是神宗,这是在嘲讽我吧?

李世民怜惜人才的毛病又犯了,叹道:“若能生在贞观年间,我必然予以高官厚禄,岂能埋没了这等人才?”

大宋你真是好福气啊,虽然皇帝不怎么样,有才能的大臣倒是一茬茬的。

刘彻挑剔地说:“这个神宗还算不错,比他家先祖强。”

就是这庙号,感觉这皇帝做得很不顺遂。

卫青轻笑,能让陛下说一句不错,还挺难得的。

嬴政轻哼:“这宋神宗的做派,可不像赵光义的子孙。”

不过这皇帝的庙号怎么是神宗,听上去不是什么好庙号。

【熙宁五年,宋神宗派兵征讨西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胜利,但因在永乐城遭遇惨败,神宗大受打击,郁郁而终。宋哲宗继位,神宗的母亲高滔滔垂帘听政。高太后是反对新法的,等到她一掌权,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火速召回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新法的大臣,司马光全盘否定了王安石的变法,打击变法派,废除了大部分新法。】

赵匡胤懵了:“哎哎哎?怎么回事?”

他气红了眼:“这高氏和司马光是怎么回事,我的新法就这么给废了?”

王安石呆呆地看着天幕:新法……废除了?

是了,曹太后和高太后一向反对变法,官家去世后,高太后掌权,怎么可能容忍新法的存在。

他还想着怎么样改善天幕所说的弊端,谁曾想新法这就废除了。

虽说我的变法有许多不足,但你也不能全盘否定吧?

宋神宗呆住了:我郁郁而终?母后你——?

接连遭遇了两个晴天霹雳,宋神宗感觉自己有些承受不住。

高太后不言不语,若她垂帘听政,肯定是要废除新法的,祖宗法度岂能容王安石等人败坏?

一直没说话的英宗看向妻子高滔滔,有心说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嬴政摇摇头:“看来这宋朝是命该如此啊。”

刘彻直接幻视了祖母窦太后,有这样的祖母,真是大不幸!

【宋哲宗与父亲神宗一样,是个不安于现状的皇帝,他即位之初,高太后把持朝政,直到十七岁也不还政于皇帝,大臣有事也只跟太后说,这让宋哲宗感到十分不满,高太后还压制哲宗的生母朱氏,丝毫不考虑哲宗本人的感受。高太后去世前,预感到朝中风雨欲来,叮嘱哲宗不要学神宗,哲宗当然没听她的,亲政后启用变法旧臣,打击高太后重用的元佑旧臣,司马光已经死了,宋哲宗还要追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