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扫平诸侯

刘邦:……6

韩信你可真是有种,你是不是觉得我听不出来你在嘲讽我?

韩信心虚地咳了两声,他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实话实说嘛。

嬴政:“……”

蒙恬、王翦这些人从没跟他说过这种话,他们只会赞美陛下英明神武,然后带兵出去打仗,什么时候指着他的鼻子说他不行了?

刘彻指指点点:“我的大将军比淮阴侯贴心多了。”

李世民扑哧一声笑出来:“哈哈哈哈,淮阴侯这话说得,太有意思了!”

想到刘邦听到这话会是什么表情,他就忍不住笑出声来,那场面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刘恒微微笑了,韩信这样的君主,怕是连他这样好脾气的皇帝都忍不了。

【韩信最终的罪名是谋反,代国丞相陈豨叛乱,据说他去代国上任的时候,与韩信密谋谋反,里应外合。后来陈豨叛乱的时候,刘邦亲自率军平叛,韩信说自己有病,没有跟刘邦一起去,实际上他矫诏释放奴隶罪犯,打算带着这些人袭击皇后和太子,但不幸被人告发。吕后便与萧何合谋,骗他入宫庆贺刘邦平叛成功,韩信依命入宫,马上被吕后的人绑了起来,吕后将其杀害在长乐宫的钟室,三族俱被诛杀。刘邦平叛成功后,才得知韩信已死,《史记》记载他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

韩信喃喃地说:“且喜且怜之?刘邦,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忌惮我,为我的死而高兴,那又为何会怜惜呢?

刘邦没说话,神情复杂地看着天幕。

韩信一死,他自然可以放心,可韩信这些年的功劳不是假的,这样的人才,他怜惜也是寻常吧?

他目光一转,落在了一旁默不作声的吕雉身上。

不过韩信果真谋反了么?这样的手笔,不像他能做出来的。淮阴侯兵法娴熟,怎会这样不堪一击?

吕雉神情漠然,她对韩信的死并没有触动,为了儿子的皇位可以稳固,韩信非死不可。

萧何长吁短叹:“韩信啊韩信,何苦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

下辈子投胎,别这么天真了。

张良一脸高深莫测,韩信的结局,他早就预料到了。

嬴政轻叹,韩信虽然桀骜,可这样的人才,就这么放弃也太过可惜了。

等找到韩信,他一定派人好好教导韩信,一定要把忠君爱国、拒绝分封的思想牢牢地刻在他的脑袋里!

【对于韩信的谋反,后世其实也有不同的猜测,有人认为韩信并没有谋反,那只是吕后为了除掉他想出来的借口。至于为什么觉得韩信没有谋反,是因为整个谋反计划都有一种格外愚蠢的感觉,代国丞相在外面谋反,韩信如果真的要里应外合,手里也该有自己的势力,但韩信谋反的办法居然是矫诏释放囚犯。刘邦走了,但朝廷还在运转,宫里还有名正言顺的皇后太子,指望用一群囚犯就可以夺得天下,这奇怪的脑回路,不像是兵仙韩信会有的。】

刘彻意味深长地说:“这话说得也没错,不过对高皇后来说,他有没有真的谋反,又有什么关系呢?”

韩信若真的谋反,将其诛杀自然是理所当然。韩信若没有谋反,那这就会是一块遮羞布,反正人都死了,怎么说都可以。

刘邦嗤笑:吕雉这个女人很聪明,也很麻烦。

他平日里宠爱戚夫人,吕雉懒得管,之所以看戚夫人不爽,不是因为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而是因为刘如意威胁到了她儿子的地位。

刘邦的确喜爱刘如意,也想过要废掉太子,刘邦一直犹豫不决,因为太子仁弱,不像他这个做父亲的。吕雉感受到了危机感,才会与戚夫人不合。刘如意如此,韩信也是一样,韩信并不支持刘盈,又是那样的性格,吕雉怎么能放心他活着?

韩信是肯定要死的,谋反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

【历朝历代,韩信都是受人追捧的一位武将,萧何说他:“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李世民则说:“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韩信为大汉立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悲惨的结局也让人惋惜。如果韩信不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桀骜,像懂兵法一样懂政治,不要想着裂土封王,兴许也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刘邦也曾猜忌过萧何,而萧何的做法就聪明得多,他假装强占他人田产而被下狱,刘邦这才醒悟过来向他道歉,张良也急流勇退,寿终正寝。】

嬴政说道:“希望这韩信会是大秦的国士。”

韩信冷笑几声,他人都死了,这些声名又有什么用呢。

他把门一关,决定不再看天幕,就在侯府里窝着,等着刘邦哪天上门弄死他。

刘季一怔:“我还怀疑老萧么?我和他可是好兄弟!”

刘邦也是心绪复杂,他对萧何这些老朋友,还是心存柔软的。

只要萧何不触及底线,他也愿意给萧何体面的结局。

萧何无奈地笑了:“陛下他已经不是小小的泗水亭长了,他可是一国皇帝啊,到底不一样了……”

好在他没有被富贵冲昏头脑,知道该怎么做。

张良淡淡一笑,他的目标已经达成,无意索求更多。他现在的地位已经很是尊贵,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不过后世再怎么猜测,韩信被杀的事情已成定局,多说无益。韩信死后,梁王彭越也被诛杀,淮南王英布见韩信、彭越相继死去,恐惧之下起兵谋反,兵败后被杀。臧荼死后被封为燕王的卢绾则逃亡匈奴,异姓诸侯王的隐患终于被扫平,刘邦与诸将订下白马之盟:如果不是刘氏子孙而称王的人,天下可以讨伐他。刘邦封刘氏子孙为诸侯王,将天下牢牢掌控在刘家人的手上,至此天下彻底成为了刘氏的天下。刘氏子孙未必永远忠于朝廷,但比异姓诸侯王要让人放心得多。】

梁王彭越:现在去和刘邦表忠心能逃过一劫么?

淮南王英布:我要不要干脆造反?

嬴政略微沉吟着说:“分封子孙为王,还是要比外人靠得住。”

若异姓诸侯王依然存在,那天下有朝一日会不会变回春秋战国的样子?届时再想要统一,可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