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朱元璋批完奏疏,慢慢走到内殿。
宫人们无声来去,内殿烛火幽幽,马皇后坐在榻上,正在缝什么东西,朱元璋近前一看,马皇后在给他做鞋子。
朱元璋突然道:“这种费心的活计交给宫人就是,都是做皇后的人了,不必这么辛苦。”
马皇后微微一笑,说道:“从前最爱穿我做的鞋,如今做了皇帝,反倒不喜欢了?”
朱元璋眼一瞪:“谁说的?我最爱穿你做的鞋子!”
马皇后失笑,朱元璋颇有些不自在,挨着妻子坐下,夫妻二人坐在一起,如同寻常夫妻一般。
烛火明灭,映在马皇后脸上,她已经不年轻了,脸上有了细密的纹路,可朱元璋看着这张不年轻的脸,竟像回到了多年前他们刚成亲的时候。
那种感觉,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看了一会儿,朱元璋犹豫着说:“妹子,天幕的事,你怎么看?”
马皇后停下手中动作,看他一眼:“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怎么看?”
朱元璋有些急了:“就是老四的事……”
马皇后放下针线,反问他:”你呢?你怎么看?”
朱元璋沉默良久,这才道:“老四做得不错,但我——”
马皇后说道:“但你还是想把皇位传给标儿。”
马皇后的直接,让朱元璋一时语塞,沮丧地说:“这江山本来就是要交给标儿的,老四很好,但标儿也不差,他能做的,标儿难道就做不了么?”
马皇后说道:“那老四,你打算怎么样?杀了他么?”
她冷静地说:“你执意立标儿,那老四就活不下去,一个被预示会成为皇帝的藩王,标儿不忌惮,下一任皇帝不忌惮?与其留着老四造成将来同室操戈的局面,不如你下手把老四杀了,这样后世皇帝也可以放心——你是这样想的吧?”
朱元璋注视着她:“还是你了解我。”
“若我废掉标儿立老四,一个曾经当过太子的嫡长子,老四会放心么?老四的儿子孙子也会放心么?比起老四,我更想保住标儿。”
马皇后说:“你杀开国功臣,不就是担心朱允炆压不住么?现在标儿活着,不杀功臣,老四也只是藩王,怎么和这么多武将抗衡?再不济,不让他掌兵,不就行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我赌不起。”
她问:“为了标儿,你要杀掉一个好皇帝?”
朱元璋默然,马皇后也沉默了,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最后也只是说:“我不同意你这么做。”
&34;重八,这世上从没有谁天生就该当皇帝,标儿和老四都是我的骨肉,我不同意你杀掉我的孩子。&34;
宫中一处静谧的宫殿外,许多禁军来回巡逻,为首之人紧紧盯住殿门,不敢有一丝懈怠,他知道那里面是当今皇帝的第四子燕王殿下。
天幕揭露了燕王夺位的未来,他奉命看守燕王,若他有不轨之心可立即斩杀。
他不敢轻易担上杀害皇子的名头,好在燕王安分得很,一直没什么动静,这时候除了燕王妃也没人敢和他来往。
寝殿里,燕王妃从食盒里拿出一些菜,鸡鸭鱼肉都有,很是丰盛,朱棣看了看,忽然一笑:“你说这像不像断头饭?”
燕王妃眼圈一红,说道:“你别乱说,父皇再不喜你,也不至于亏着你的肚子。”
殿内陈设简单,没有格外华丽的装饰,看起来有些寂寥,朱棣坐在地板上,怔怔地说:“你说父皇会怎么对我?”
燕王妃动作一顿,没说话。
燕王说:“虽然我什么都没干,但我日后抢了侄子的皇位,好在干得还不错,但老爷子那个人你也知道,他要是铁了心做什么,谁也不敢说什么。我要是能活下来,估计也不能去就藩。如果……如果……”
“如果爹要杀我,有母后在,你也能好好活着,大哥仁义,也不会苛待你,就是委屈你年纪轻轻地给我守寡。那时候你也别太伤心,该吃吃该喝喝,多活个几十年再下来见我,好不容易走到你前头……”
他几乎说不下去,嚎啕大哭起来。
他不想死,他还这么年轻,和王妃也才刚刚成亲,还没抱过孩子,他不想就这么潦草地死去。委屈的同时,他心里还有些怨怼,老爷子偏爱大哥,他早就习惯了,可为什么不能偶尔偏心他一次呢?朱允炆先下手削藩,他反抗,难道错了吗?就因为他不是老爷子属意的继承人,就要伸着脖子等死吗?
燕王妃难过地打他一下,哭道:“你这说的什么丧气话,我怎么就守寡了,父皇若要杀你,我就去求母后,哪怕把你软禁起来也行,削掉爵位也好,不管怎么样我都陪着你。”
燕王抽抽鼻子,扑到王妃怀里哭得更大声了。
自天幕结束后,朱棣就很是忙碌。
他忙着叫太医给皇后诊脉,忙着给大儿子制定减肥计划,忙着教育大孙子要好好教孩子。
朱高炽这些日子很是悲惨,本来得知自己变成太子甚至是皇帝的时候,他是很开心的,因为他虽然是皇长子,但朱棣更偏爱他的弟弟朱高煦,而朱高炽也早有觊觎储位之心。这太子之位一日不落到他头上,他就一日睡不安稳。可天幕说了,他日后被立为太子,他的庙号是仁宗,朱高炽松了老大一口气。至于太庙的事,早做防范即可,不过他爹据说对成祖这个庙号依旧非常不满,至今挂在嘴上念叨,徐皇后劝了许多次,他爹也没放下。
本来朱高炽权当看热闹了,谁知朱棣突然想了一个主意,吩咐东宫的人除了每日饭食不准送多余的食物,就连平日里吃的饭菜也少了许多,朱高炽快受不了了。但事情还没完,母后开始管控他与妃妾的相处时间,不准他沉湎女色,免得亏空身体。
朱高炽欲哭无泪,没有美食和美人,这生活的乐趣骤然少了许多,何况朱棣又寻思着北征和下西洋的事,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朱高炽焦头烂额之余,还要应付不怀好意的朱高煦,日子非常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