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自率甲士三万,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杨侑为帝。”
“李渊所部行军至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人驻扎在在霍邑。多日下雨,粮草也即将用尽,李渊与裴寂商议,准备先会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蒙恬眼皮一跳,不赞同地说:“不可,若此时退兵,人心散失,再想起兵就不容易了。”
起兵造反,本就不是简单的事,手下人愿意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给你卖命,结果你半路退兵,士兵会怎么想?
士气也是军队不可或缺的东西。
嬴政微微点头,欣赏地注视着爱将。
刘彻对卫青说:“仲卿,你怎么看?”
卫青沉吟片刻,说道:“退兵,是下下之策。”
“李世民不认同李渊的看法,他对李渊说: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杨坚叹息:“此人才华卓绝,可惜没有生在杨家!”
若这李世民是他的儿子,他又怎会为大隋的未来而忧愁?放眼诸王,竟没有一个人可以担当大任!
上天何薄杨家!
李世民想到天幕说他是最能哭的皇帝,心里一咯噔,不会是要说那件事了吧?
长孙皇后自然也想到了,揶揄地看向他,群臣的眼神也是意味深长。
李承乾想起什么,说道:“天幕是要说耶耶在阿翁帐外大哭的那件事吗?”
李泰哧哧地笑起来。
李世民恼羞成怒:“臭小子,说什么呢!还有你,不许笑了。”
那只是权宜之计!
李泰笑得更大声了。
李治忍俊不禁,耶耶要哭了。
蒙恬一怔,这此人说的竟与他所思所想不谋而合!
这李世民,有点东西啊!
“李渊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催促引兵出发,事关唐军未来,李世民也顾不上自己的颜面,在外面大声哭泣,李渊在帐中听到他的哭声,问他为什么要哭,李世民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这才醒悟,停止撤军。”
李渊叹道:“多亏了二郎啊!”
若他当真撤军,可就错失了绝好的机会。
李泰故作老成地说:“耶耶,你真的很爱哭哎。”
长孙无忌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李世民怒视不仗义的大舅子,长孙无忌笑着告罪,只是看上去显然没什么诚意。
李世民气哼哼地,对皇后抱怨:“观音婢,你看他们!”
群臣哄然大笑。
长孙皇后掩口而笑,说道:“二郎,青雀说的可是实话。”
李世民大受打击。观音婢,你也嘲笑我!
猪猪公主:大唐白月光,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哭啊,真是丢脸。
李世民:???
哭怎么了,那是我真性情好吗?!
我很荔枝:猪猪公主,耶耶重情重义,率性坦荡,不屑于掩饰!
李世民脸颊微红,这孩子,嘴可真甜,夸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大唐白月光:我很荔枝,你是个好孩子。
长孙皇后欣慰,又一个乖巧的小皇子。
武皇后轻笑,九郎敬爱先帝,非常人可比。
她虽入宫许多年,但不受先帝宠爱,十几年也只是一个才人,反倒是与她同期入宫的徐慧颇为受宠,许是她与长孙皇后相似的缘故。尽管没有过多接触过先帝,但先帝的许多事迹,她都在书上看到过,她有时也会惊讶,那样威严的大唐天子,有时也会流露出孩子气。
李治见状,鼻子一抽,眼眶也微微发酸。
自耶耶驾崩,他有好久没被耶耶夸过好孩子了。
武皇后没有出言打断皇帝对于先帝的追思,而是无声地靠在他肩上,慰藉着他。
“八月一日,雨终于停止,李渊率军奔赴霍邑、李世民担心宋老生不出战,故意挑衅,宋老生耐不住性子,果然被李世民激怒,打开出门出战。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李世民和柴绍在城南。宋老生直逼李渊,李建成因此坠马,只好退兵。而李世民从南面率军冲下高坡,冲断了宋老生的军队,李世民奋力追击,宋军大败而逃。”
杨坚叹息,这宋老生太过急躁,中了李世民的计啊。
宋老生固然耐不住性子,可李世民也不是省油的灯!
独孤皇后有些遗憾,说道:“可惜了,如果李世民不是反贼,定能成为一代名将!”
她的目光有些悠远,心道:姐姐,你可不要怪我,此事并非我不留情面,皇权之争,容不得丝毫心软。
李承乾瞪大眼:“耶耶好厉害!”
李世民得意洋洋地说:“耶耶还有更厉害的呢!”
区区宋老生,如何能展现朕的才能!
李承乾和李泰配合地露出憧憬的表情,耶耶简直帅呆了!
李治骄傲地说:“耶耶文武双全,打败一个宋老生不在话下!”
刘彻见状,很想试一试领兵杀敌的滋味,最终还是在卫青坚定的眼神中退却了。
卫青都无奈了,陛下,虽然你能打熊,可带兵打仗和搏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是的,刘彻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孙公子,汉朝尚武之风浓厚,据史书记载,“手格熊罴、手格猛虎,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广陵王刘胥也能与熊搏斗,据说还能举鼎,武力值可见一斑。
“李世民与宋老生对战取得大捷,宋老生想要回城,被李世民斩杀。李渊乘胜追击,攻克霍邑。到了河东,关中的英雄豪杰都纷纷投奔义军,李世民请求进入关中,取永丰仓救济穷困的百姓,收服盗贼以便图谋京师,也就是隋朝都城大兴城,李渊认为很好。”
“李世民以前军渡河,先平定渭北,三辅的官员百姓及豪杰,每天都有千人想要为义军效命,携老带幼加入义军麾下。李世民还收纳英才俊杰作为预备官员,远近听说此事的人都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