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身死族灭

“几次之后,胡亥非常恼怒,认为李斯看不起自己,赵高趁机说李斯的坏话,比如李斯想要让胡亥封他为王啦,李斯与叛军有联系啦,李斯有谋逆之心啦。胡亥派人调查,李斯这才知道自己落入了赵高的圈套,然而胡亥早已被赵高迷惑。”

“几日后,李斯又邀请冯去疾与冯劫联名上书,建议暂停阿房宫等工程以缓解民愤,胡亥完全听不进去,反而将罪过推到三人身上,将他们下狱。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在狱中自杀,李斯则被赵高严刑逼供。李斯承受不住刑罚,屈打成招。”

冯去疾与冯劫:合着还有你李斯的事呢?

现在想起忠君爱国了,可惜晚了一步。

“胡亥继位第二年,李斯被处以具五刑,先是黥面(在脸上刺字),然后劓(割鼻子,),砍断左右趾(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即剁成肉酱),李斯一家也被诛杀。一代名相李斯,最终为他当初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李斯像烂泥一样瘫倒在地上,双眼暴突,脸色几乎像是个死人。

毁了,一切都毁了。

因为他的贪恋,一国丞相的尊荣,门庭煊赫的家族,流传千古的名声,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青史之中,李斯不再是辅佐始皇帝建立霸业的贤臣,不再是皇帝信重的肱骨,而是一个背主另投,间接推动大秦覆灭的罪人。

这对李斯来说,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嬴政高居上首,眼神冷漠,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

他冷冷地说:“李斯,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将李斯从自怨自艾中惊醒。

他抬起头,皇帝看他的眼神犹如草芥,李斯恍惚想起来,这是皇帝看罪人的眼神。

李斯不禁颤抖起来,低声说:“臣有罪。”

“臣为一己之私,断送大秦国祚,致使忠良蒙难,百姓涂炭,请陛下赐臣一死。”

嬴政饶有兴味地说:“赐你一死?你的罪过,岂是你一死可以赎清的?至少要灭族才对。”

李斯一抖,难掩痛苦地说:“谨遵陛下圣谕。”

突然,嬴政笑了几声,满含讥诮地说:&34;李斯,你该庆幸,虽然你贪恋权势,但才华倒是真的。&34;

李斯茫然无措,不太明白皇帝的意思。

嬴政说道:“如今天下初定,李廷尉且死不了。”

李斯愕然:陛下这是……放过他了?

嬴政冷笑:“虽然能活命,但你这一辈子都不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朝堂上,朕永远都不会授予你官职。待新君登基,朕会赐你殉葬。”

陛下的意思,是允许他继续效忠大秦的意思?虽然失去了官职,可好歹还能活着,实现自己目标……即使将来要殉葬,也算值了。

扶苏神情动容,父皇的良苦用心,他全都明白。

他担心李斯会再次威胁到他!

“胡亥在朝中作威作福,残害忠臣良将,但他并没有一直得意下去,因为他本人的纵容,赵高大权在握。为了试探大臣的态度,赵高在朝会上献给胡亥一只白鹿,说要献一匹好马,大臣说实话,赵高便把此人杀死,说是马就归为自己一派,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指鹿为马。”

“赵高在朝中俨然是另一个皇帝,胡亥被他蒙在鼓里,还以为天下太平,直到陈胜的军队逼近咸阳,他才听从章邯的建议,派他率领骊山刑徒出战迎敌,战胜了陈胜和项梁的部队。可惜的是,章邯最终不敌项羽,向胡亥求援也被赵高猜疑,拒绝发兵,这位秦朝最后的名将只好向项羽投降。”

章邯是大秦最后的名将?

年轻的章邯呆呆地看着天幕:怎么可能?我居然是大秦最后的名将?

同僚纷纷敬佩地说:“章邯,你深藏不露啊!”

直到皇帝身边的内侍过来,说皇帝想要见他的时候,章邯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一个不小心,我就发达了。

王翦猛地给孙子王离一巴掌:“臭小子,危难关头,你死哪里去了!”

王贲也怒视儿子。

王离:“……祖父,你有没有想过,我可能在之前就死了。”

王翦怒发冲冠:“你说的什么晦气话。”

王离耸了耸肩,说道:“要么我被胡亥和赵高杀了,要么就是被叛军杀了。”

王家族人相对无言。

是啊,他们王家忠于大秦,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王翦长叹:“幸好有天幕啊!”

“胡亥这才明白,原来赵高所说的天下太平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对赵高非常不满,赵高决定先下手为强,逼迫胡亥自杀。胡亥临死前请求: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可他忘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忘记他残杀兄弟姐妹,忘记他逼杀蒙氏兄弟,忘记死在他手下的人连做普通百姓的资格也没有。”

阴嫚公主恨恨地说:“活该!”

想做普通百姓?凭什么!他杀了那么多兄弟姐妹,居然还有脸面苟活,寻常人羞都要羞死了!

“赵高虽然是宦官,但他的志向很远大,他也想做一做皇帝呢!为了日后方便篡位,赵高拥立子婴为秦王,而非皇帝。可子婴并不像胡亥那样愚蠢,他假装生病,在斋宫刺杀赵高,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可想而知,如果给子婴一些时间,说不定真的能力挽狂澜,可惜刘邦率大军将至,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刘邦投降,秦朝从此灭亡。后来,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立刻杀死子婴,又屠城纵火,咸阳宫付之一炬。”

咸阳百姓:??

项羽,难不成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

嬴政面色铁青:“立刻搜捕天幕所说的逆贼,朕要亲自处置,尤其是那个叫项羽的!”

群臣应喏。

他神色稍缓,说道:“子婴还有几分才干,就让他在太子身边做事吧。”

新鲜出炉的皇太子扶苏领旨,由衷地感到欣喜。

他与子婴交情不多,但能有这样贤明的臣子,他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