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给她们一个机会

大城市是什么样子的,王晓雪从来没有想过。

来村里扫盲的大学生说,大城市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还有许多的汽车,大家可以逛公园……

王晓雪在心里勾勒出了一个大城市的模样,可是如何幻想,都想象不出大城市是怎样的。

她只在邻居家看过两次电视,电视里只有一闪而过的高楼大厦,还有那些她见都没见过的房子。

那是王晓雪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高的房子。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住着土房子,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用茅厕。

她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想读书,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去考大学,出国看世界。

可是现实狠狠地将她打败了。

在他们村里,女人就是赔钱货,女人的价值就是找个婆家嫁了。换的彩礼钱,给家里的兄弟们娶媳妇儿。

王晓雪的姐姐们是这样,王晓雪不想自己也是这样。

她逃走了,所以看到了一个崭新无比的世界。

这就是大城市,她梦想的大城市。

王晓雪的双眼在放光,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下车去看看了。

许来迟透过后视镜看到王晓雪脸上的神情,也不禁有些动容。

在她穿来之前,有一句话被人广泛应用:何不食肉糜。

有人说卫生巾贵,被人质疑这东西有什么贵的,为什么要用那么便宜的,不怕得病吗?

有人感慨自己小时候看电视,里面的主人公吃着圣代,感觉好奢侈啊。被人鄙夷,说一个圣代就是奢侈,过得是什么日子。

华国还没有全面脱贫,每个城市的角落里都有拿着微薄薪水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那不是一句轻飘飘的,‘你是不是不努力’就能抵消的。

出身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你的未来是怎样的走向。

如果许来迟的父母没有在她年纪小的时候开始做生意,她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她会一辈子待在小城市,看着电视里的小朋友们逛图书馆,去博物馆,去参加她梦想的少年宫。

少年宫,一个被小地方的孩子们刷上了梦想颜色的地方。

其实现在在看,少年宫只是一个课外活动中心。

可是在许多孩子的眼里,那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说,少年宫没什么大不了,为什么要给它赋予那么高级的名义。

甚至还为自己小时候去少年宫,被人误解而委屈。

可是这些人从未想过,你的语言中已经透露出了一种傲慢。

少年宫不是免费的。

在许多小城市,甚至没有少年宫的存在。

当一个家庭靠微薄的收入过日子,零花钱甚至是一个孩子在过年才能收到的礼物,连学杂费都要挤出来,这样的孩子,如何去体验少年宫呢?

国家的政策在不断的变好,可是只有几十元的学杂费对于一个月收入也仅有几十元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巨款。

没钱上学听上去很可笑,在2024年对于一部分人甚至是难以想象的。

大概是因为手机和视频平台的普及,普通人接受信息的手段已经不仅是电视了。

看新闻,已经成了一个过去式。

他们喜欢接收自己想要的内容,平台也就给他们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

信息茧房的时代,不想去探索,只看自己想看内容的人,能够接收到多少信息?

现在是九十年代初,91年刚过了几天。

许多人的家里依旧没有电视,甚至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

送孩子去读书?

在他们有限的认知里,读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得下地种田。读书能让地变的丰产,读书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即便你去和他们解释,在他们这么多年的经验里,也是难以沟通的。

没有书读,不仅仅是因为个人,而是因为一个时代。

享受着农村孩子们无法想象生活的你,又为什么要站在另一个道德层面上去责怪他们不努力呢?

许来迟看着王晓雪表情,心里是酸涩,也有一丝庆幸。

或许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在未来被资本裹挟的娱乐圈,草根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想象的词语。

每一个踏入娱乐圈的新人,都不再是普通人。

靠星探挖掘新人的时代早已过去。

要成为明星,反而变的更容易了。

许来迟是一个成长的资本,她不能改变这个圈子的规则,就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制定规则。

给草根们一个机会,难道不好吗?

不是成为明星,而是成为演员,成为歌手,成为模特……

或许,这才是她想要的。

“小许姐,云城好大啊。”

王晓雪穿着许来迟给她买的新衣服。

在许来迟看来,这些衣服算不上有多好。

小县城的服装商场,实在是挑不出什么好看的衣裳。只能在保暖的基础上,按照王晓雪的喜好,让她自己选了。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应该会喜欢花衣服吧?

但是让许来迟没想到的是,王晓雪选了深蓝色的棉衣,理由是耐脏。

“冬天洗衣服可冻手了。耐脏点好,耐脏不用总洗。”她摸着那件棉衣,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期待。“总洗,棉花变薄,就不暖和了。”

她喜滋滋的摸了又摸,回到宾馆仔仔细细的将棉衣叠好摆在脚底。

那一刻,许来迟决定了,她不能当一个单纯的资本家。

“云城是挺大的,但在云城之外,还有更大的城市。”

“哇……”在王晓雪的脑海里,她完全想象不到,比云城还大的地方能有多大。

“云城其实里京城很近的,虽然火车是慢了点,需要八个小时候,但总算可以去不是吗?”

“京城?”王晓雪摇头,“京城可是首都,是大城市。我不敢想去那儿要花多少钱。”

一张十几元的车票,已经是农村一户人家几个月的收入了。

九十年代逃票猖獗,除了爱占小便宜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人还是没钱,舍不得钱。

“有机会带你去。”

“小许姐,等到了云城,我得找工作。”王晓雪扯了扯身上的棉衣,“这些都要好多钱呢,我不赚钱怎么还你。”

许来迟也没说不用还之类的话,只说:“你现在我的店里帮忙,我帮你找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