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参见龙王。”郑王府的承运殿内,配属给阿青的属官正在向她行礼。
虽说南海龙王只是神号,但既然朱瞻埈想要在大明建立一套完整的神道体系,就不可能说只让这些神灵空有神号。
准确的来说,这套神道体系将会和朝廷现有的官员体系进行互补,最终两套班子合成一套,让朝廷能够从凡人和神仙两个方面掌控整个大明。
按照香火神道的规范来说,册封一尊神位,其实应该是附带有属官、从役等一众属神的,像阿青这种有统兵权的还应该有配属的道兵。
但是如今大明的神道体系才刚刚起步,拢共也就册封了两位神灵,整个神道体系还没有良好的运转起来,也没能从国运上反哺大明,自然也就无力支撑更多的属神。
不过暂时无法通过封神的方式扩充神道体系的属神,大明也还是有土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那就是直接上活人。
大明朝别的没有,想做官的读书人车载斗量。
不提民间有多少想要通过科举入仕的士子,光是国子监的监生就能够满足朝廷的用人需要。
不得不说,朱元璋搞出来的这套国家培养人才的体系在明初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为国家培养足够多的合格的官员预备役,极大的缓解了明初的人才短缺问题。
只是很可惜,就像所有的制度那样,开始的时候是好的,但当它运转到一定时间之后,也就开始腐朽堕落了。
在明朝中后期国子监基本上已经有钱就能上,花钱捐個监生身份几乎是明码标价了。
《儒林外史》里那个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靠花钱买来功名的存在,而这种人通常都是地方上的士绅大族中实在考取不了功名的,才花钱买一个身份。
他们也不指望靠这个身份去做官,但有了这个身份就能够享受到老朱定下的优待,从而免征赋税,并借此兼并大量的土地田产。
正儿八经的进士、举人身份是很难获得的,光看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差异与区别就能明白在明朝你正儿八经考个举人有多么的牛逼。
这事放在后世类比的话,差不多就相当于考上了公务员,还是那种入职就能够分到实权部门当一把手的程度。
要知道明朝的举人是可以担任教喻、县丞、主薄等官职的,这些官职好像听起来不起眼,但教喻能掌管一县学政,相当于后世教育局的正副职,县丞差不多相当于副县级。
而主簿虽然只是掌管文书工作,但一整个县的所有文书都得他这过,也是一个十分实权的职位。
虽然只是县级的基层官员,却也已经是大明官僚体系的一员,没有理想一点的话在这个职位上也是能够混成地方一霸的。
所以对于大明来说,给阿青配一套藩王级的属官班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她这个南海龙王到底要具体负责哪些东西,要具体如何来施行她的权力,却是一个让朝廷有些头疼的问题。
过去大家只是给龙王庙烧香,从来没细致的去想过哪些事情龙王能管,哪些事情龙王不能管。
毕竟龙王爷也没有显灵说这事他不管,或者说显灵说这事他管了,突出的就是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唯心。
所以即便大明朝廷根据民间信仰和藩王封国职权作为参考,拟定了一份海龙王的职权范围,他们也很难明确阿青这位南海龙王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事让朝廷很是为难,最后还是派了一艘快船派人来问朱瞻埈,他回了一趟京城,才将这件事彻底定了下来。
“殿下,这是朝廷给您的文书,以及您作为南海龙王对应的印绶、兵符等物,还请您亲自掌管,妥善收存。”阿青的属官将她作为龙王的一系列信物移交给她,在阿青接过并且收好之后才继续说道:“按照郑王殿下和朝廷商议的结果,朝廷将在泉州为殿下您兴建庙宇进行供奉。
另外殿下您可在南海范围内训练士卒、编练水军,在奏报朝廷之后可讨伐不臣。
除此之外,朝廷考虑殿下您训练军队所需,特别准许殿下您抽取泉州港三成的赋税与海贸一成的关税,以充作军资。”
属官和阿青林林总总讲了很多内容,朝廷考虑到阿青特殊的身份以及朱瞻埈告诉朝廷的一些内容,压根就没指望她自己能履行作为位同藩王的南海龙王的职责,从一开始就是打着让这些属官替她履行职责的打算。
并且还计划让这些属官在死后择其能力出众者册封为阿青的属神,这样即便阿青以后完全不管事,这些属官也能保证南海龙王的神职能够正常运转。
当然,这并不是说阿青真的不管事,只是她一个蛇精,又被封印了五百年,对待人间官府的运转和神职该如何执掌显然是不了解的。
这些属官虽说同样不了解如何履行神职,但他们至少懂得朝廷和人间官府的运作,能够先帮阿青把架子搭起来。
至于说阿青如何履行自己的神职,这都是可以等她正式封神并且获得神职之后慢慢学习。
徐妙云不也不懂这些吗?但在正式封神并且获得神职之后,她如今也已经逐渐开始履行神职,回应信众的祈祷来获得信仰与民心,从而反哺大明的国运。
虽说反哺国运的部分并不算多,甚至比起册封徐妙云为神的消耗来说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标志着大明的香火神道体系终于正式运转起来。
就这一点来说,这件事本身还是非常有意义,同时也非常值得的。
毕竟很多时候治国或者做事,并不是孤立的去看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而是应该从更长远和大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就如同塞翁失马一样,有的时候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收获。
而一件事上的亏损,也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另一件事上的盈利。
所以看待问题大可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同时也更有格局些,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去斤斤计较,反而会有更多的收获。
“属下参见龙王。”郑王府的承运殿内,配属给阿青的属官正在向她行礼。
虽说南海龙王只是神号,但既然朱瞻埈想要在大明建立一套完整的神道体系,就不可能说只让这些神灵空有神号。
准确的来说,这套神道体系将会和朝廷现有的官员体系进行互补,最终两套班子合成一套,让朝廷能够从凡人和神仙两个方面掌控整个大明。
按照香火神道的规范来说,册封一尊神位,其实应该是附带有属官、从役等一众属神的,像阿青这种有统兵权的还应该有配属的道兵。
但是如今大明的神道体系才刚刚起步,拢共也就册封了两位神灵,整个神道体系还没有良好的运转起来,也没能从国运上反哺大明,自然也就无力支撑更多的属神。
不过暂时无法通过封神的方式扩充神道体系的属神,大明也还是有土办法来解决问题的,那就是直接上活人。
大明朝别的没有,想做官的读书人车载斗量。
不提民间有多少想要通过科举入仕的士子,光是国子监的监生就能够满足朝廷的用人需要。
不得不说,朱元璋搞出来的这套国家培养人才的体系在明初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为国家培养足够多的合格的官员预备役,极大的缓解了明初的人才短缺问题。
只是很可惜,就像所有的制度那样,开始的时候是好的,但当它运转到一定时间之后,也就开始腐朽堕落了。
在明朝中后期国子监基本上已经有钱就能上,花钱捐個监生身份几乎是明码标价了。
《儒林外史》里那个严监生就是这样一个靠花钱买来功名的存在,而这种人通常都是地方上的士绅大族中实在考取不了功名的,才花钱买一个身份。
他们也不指望靠这个身份去做官,但有了这个身份就能够享受到老朱定下的优待,从而免征赋税,并借此兼并大量的土地田产。
正儿八经的进士、举人身份是很难获得的,光看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差异与区别就能明白在明朝你正儿八经考个举人有多么的牛逼。
这事放在后世类比的话,差不多就相当于考上了公务员,还是那种入职就能够分到实权部门当一把手的程度。
要知道明朝的举人是可以担任教喻、县丞、主薄等官职的,这些官职好像听起来不起眼,但教喻能掌管一县学政,相当于后世教育局的正副职,县丞差不多相当于副县级。
而主簿虽然只是掌管文书工作,但一整个县的所有文书都得他这过,也是一个十分实权的职位。
虽然只是县级的基层官员,却也已经是大明官僚体系的一员,没有理想一点的话在这个职位上也是能够混成地方一霸的。
所以对于大明来说,给阿青配一套藩王级的属官班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她这个南海龙王到底要具体负责哪些东西,要具体如何来施行她的权力,却是一个让朝廷有些头疼的问题。
过去大家只是给龙王庙烧香,从来没细致的去想过哪些事情龙王能管,哪些事情龙王不能管。
毕竟龙王爷也没有显灵说这事他不管,或者说显灵说这事他管了,突出的就是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唯心。
所以即便大明朝廷根据民间信仰和藩王封国职权作为参考,拟定了一份海龙王的职权范围,他们也很难明确阿青这位南海龙王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事让朝廷很是为难,最后还是派了一艘快船派人来问朱瞻埈,他回了一趟京城,才将这件事彻底定了下来。
“殿下,这是朝廷给您的文书,以及您作为南海龙王对应的印绶、兵符等物,还请您亲自掌管,妥善收存。”阿青的属官将她作为龙王的一系列信物移交给她,在阿青接过并且收好之后才继续说道:“按照郑王殿下和朝廷商议的结果,朝廷将在泉州为殿下您兴建庙宇进行供奉。
另外殿下您可在南海范围内训练士卒、编练水军,在奏报朝廷之后可讨伐不臣。
除此之外,朝廷考虑殿下您训练军队所需,特别准许殿下您抽取泉州港三成的赋税与海贸一成的关税,以充作军资。”
属官和阿青林林总总讲了很多内容,朝廷考虑到阿青特殊的身份以及朱瞻埈告诉朝廷的一些内容,压根就没指望她自己能履行作为位同藩王的南海龙王的职责,从一开始就是打着让这些属官替她履行职责的打算。
并且还计划让这些属官在死后择其能力出众者册封为阿青的属神,这样即便阿青以后完全不管事,这些属官也能保证南海龙王的神职能够正常运转。
当然,这并不是说阿青真的不管事,只是她一个蛇精,又被封印了五百年,对待人间官府的运转和神职该如何执掌显然是不了解的。
这些属官虽说同样不了解如何履行神职,但他们至少懂得朝廷和人间官府的运作,能够先帮阿青把架子搭起来。
至于说阿青如何履行自己的神职,这都是可以等她正式封神并且获得神职之后慢慢学习。
徐妙云不也不懂这些吗?但在正式封神并且获得神职之后,她如今也已经逐渐开始履行神职,回应信众的祈祷来获得信仰与民心,从而反哺大明的国运。
虽说反哺国运的部分并不算多,甚至比起册封徐妙云为神的消耗来说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标志着大明的香火神道体系终于正式运转起来。
就这一点来说,这件事本身还是非常有意义,同时也非常值得的。
毕竟很多时候治国或者做事,并不是孤立的去看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而是应该从更长远和大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就如同塞翁失马一样,有的时候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收获。
而一件事上的亏损,也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另一件事上的盈利。
所以看待问题大可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同时也更有格局些,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去斤斤计较,反而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