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景福宫外,李褆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
“父王,是你逼我的。”看着明军攻入景福宫,王宫内传来了砍杀声,火光也逐渐在各处宫室燃起,李褆不由得喃喃自语。
如果有可能,他当然不希望和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刀剑相向,更不希望自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朝鲜的王位。
但李褆清楚的知道,这是他唯一有可能登上王位的机会,也是他唯一能够登上王位的方法。
毕竟,已经被李芳远剪除了党羽、杀光了亲信的李褆几乎可以说已经被朝鲜朝野上下彻底放弃,不通过兵变的方式来夺取朝鲜的王位,他连政变都找不到支持者。
作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李褆原本也是有着大量的支持者和势力拥趸,很有希望能够继承朝鲜王位,名正言顺的登上大位的。
但是随着李裪的出生,李芳远对他的疼爱远远超过了李褆这个嫡长子,更是一度想要将李褆废了,将李裪立为世子。
朝中李褆的支持者反对,以嫡长子继承制来反对李芳远的想法,然而李芳远却抛出了立贤的说法。
李裪真的比自己贤明吗?李褆并不这么认为,他了解自己的弟弟,李裪仅仅只不过是表面上表现的是个贤明的人而已。
他李褆当年也是能够得到永乐大帝青睐,得到过御制诗的人,要说他是个荒淫无道之人,又怎么可能得到朱棣的青睐和赏识呢?
但李褆清楚的知道,自己争不过李裪,因为李芳远喜欢的是李裪。
为了废黜李褆的世子之位,李芳远和李裪都使出了各种手段,不仅离间李褆的手下和心腹,打压支持他的势力,更败坏他的名声,给他设局之后杀光了他的亲信,以荒淫为借口将他圈禁。
原本李褆已经认命了,觉得自己这一生可能就是圈禁到死了。
但是现在明军的到来给了他原本所没有的希望和机会,李褆在经历了一番思想上的斗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走上这条兵变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活下来。
虽说历史上的李褆确实后来活下来了,还得到了一個善终。
可那是历史,对于现在的李褆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下来,他只知道如果自己不这么做,他就必然会被废,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圈禁至死。
至于说弑父……李褆有所犹豫,但他最终决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在有确切消息之前进入景福宫,将李芳远的生死交给天意。
如果天意让他死,那李芳远就会死于乱军之中,可要是天意要留他一命,李褆也不会杀他,最多就是将他圈禁起来罢了。
此时李褆身边负责指挥明军作战的正是樊忠,他也没有想到朱瞻埈交给他的任务居然是配合朝鲜世子兵变,夺取朝鲜王位。
虽说当年樊忠也是跟着朱棣参加过靖难,打进过南京的紫禁城的,但跟着别人打皇宫和自己指挥打王宫,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前者自己只要听命就好,而后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
比如眼下就有士卒来报,朝鲜王李芳远和他的儿子李裪被困于宫室之中,侍卫负隅顽抗,急切之下攻不进去。
这种时候,通常来说有三种应对方式。
其一比较简单,那就是正常攻打,毕竟区区一座宫室,几个负隅顽抗的侍卫,大军围着打总能打下来。
只是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局已定、己方不抢时间的情况,不然但凡需要快速平定局势的情况都不适合这种打法。
其二则是狠心一点,直接放火焚烧宫室,无论是侍卫还是其他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这种就属于需要斩草除根,又不好意思脏了自己的手的情况,毕竟死于大火这种事完全可以推说是意外。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王宫有没有逃生用的密道之类了,不然像建文帝这样的生死不知,就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
至于第三种么……就需要一个干脏活的替死鬼了。
樊忠在来之前得到过朱瞻埈的交代,他倒是不需要做这个替死鬼,于是他便对着李褆说道:“世子,令尊和令弟如今在宫室负隅顽抗,不知世子可要前去劝降?”
很显然,朱瞻埈并没有让樊忠杀了李芳远和李裪,而是打算留这两父子一命,用来作为约束和制衡李褆的手段。
“我不忍去见父王,此事还请将军代为处理。”李褆自然也能够明白这一点,但此刻他手上除了护卫在他身边的仅有的几个侍卫之外,实在是没有其他人手可用,面对这种事情也只能是选择把人交给明军来处理。
尽管他知道这么做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把柄,但如今李褆也确实是没有任何力量,只能依靠明军提供的帮助。
樊忠听到李褆这么说,看了他一眼之后便点了点头,向身边的传令兵交代了一声,便让其去传达自己的命令了。
稍顷,士卒便来回报,说李芳远和李裪都已经被抓住,询问该如何处置。
“如今景福宫刚刚遭受刀兵,宫中正是混乱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还请将军将我父王和弟弟送出宫来,另择一地安置。”李褆听到李芳远和李裪都被抓住了,很是松了一口气。
虽说李芳远和李裪都是被明军控制着,但这总比跑掉了的好。
毕竟在现在的朝鲜,李芳远还是名正言顺的大王,李裪也是他一手扶植的继承人,这两人无论谁跑出去了,都可以打出旗号召集人马对着自己来玩一出讨逆的戏码。
要是事情发展成这样,那李褆可就下不来台,甚至可能把这次的兵变变成一次小丑行为。
事先得了朱瞻埈的交代,知道该怎么做的樊忠也没有多问什么,便让士卒直接将李芳远和李裪押出了景福宫,甚至都没有和李褆照面。
而景福宫中最大的事情已经办妥,那么等待李褆的就是收拾残局,以及召集朝中大臣确立名号,然后继位为王了。
站在景福宫外,李褆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
“父王,是你逼我的。”看着明军攻入景福宫,王宫内传来了砍杀声,火光也逐渐在各处宫室燃起,李褆不由得喃喃自语。
如果有可能,他当然不希望和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刀剑相向,更不希望自己是以这种方式登上朝鲜的王位。
但李褆清楚的知道,这是他唯一有可能登上王位的机会,也是他唯一能够登上王位的方法。
毕竟,已经被李芳远剪除了党羽、杀光了亲信的李褆几乎可以说已经被朝鲜朝野上下彻底放弃,不通过兵变的方式来夺取朝鲜的王位,他连政变都找不到支持者。
作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李褆原本也是有着大量的支持者和势力拥趸,很有希望能够继承朝鲜王位,名正言顺的登上大位的。
但是随着李裪的出生,李芳远对他的疼爱远远超过了李褆这个嫡长子,更是一度想要将李褆废了,将李裪立为世子。
朝中李褆的支持者反对,以嫡长子继承制来反对李芳远的想法,然而李芳远却抛出了立贤的说法。
李裪真的比自己贤明吗?李褆并不这么认为,他了解自己的弟弟,李裪仅仅只不过是表面上表现的是个贤明的人而已。
他李褆当年也是能够得到永乐大帝青睐,得到过御制诗的人,要说他是个荒淫无道之人,又怎么可能得到朱棣的青睐和赏识呢?
但李褆清楚的知道,自己争不过李裪,因为李芳远喜欢的是李裪。
为了废黜李褆的世子之位,李芳远和李裪都使出了各种手段,不仅离间李褆的手下和心腹,打压支持他的势力,更败坏他的名声,给他设局之后杀光了他的亲信,以荒淫为借口将他圈禁。
原本李褆已经认命了,觉得自己这一生可能就是圈禁到死了。
但是现在明军的到来给了他原本所没有的希望和机会,李褆在经历了一番思想上的斗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走上这条兵变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活下来。
虽说历史上的李褆确实后来活下来了,还得到了一個善终。
可那是历史,对于现在的李褆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下来,他只知道如果自己不这么做,他就必然会被废,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圈禁至死。
至于说弑父……李褆有所犹豫,但他最终决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在有确切消息之前进入景福宫,将李芳远的生死交给天意。
如果天意让他死,那李芳远就会死于乱军之中,可要是天意要留他一命,李褆也不会杀他,最多就是将他圈禁起来罢了。
此时李褆身边负责指挥明军作战的正是樊忠,他也没有想到朱瞻埈交给他的任务居然是配合朝鲜世子兵变,夺取朝鲜王位。
虽说当年樊忠也是跟着朱棣参加过靖难,打进过南京的紫禁城的,但跟着别人打皇宫和自己指挥打王宫,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前者自己只要听命就好,而后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
比如眼下就有士卒来报,朝鲜王李芳远和他的儿子李裪被困于宫室之中,侍卫负隅顽抗,急切之下攻不进去。
这种时候,通常来说有三种应对方式。
其一比较简单,那就是正常攻打,毕竟区区一座宫室,几个负隅顽抗的侍卫,大军围着打总能打下来。
只是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局已定、己方不抢时间的情况,不然但凡需要快速平定局势的情况都不适合这种打法。
其二则是狠心一点,直接放火焚烧宫室,无论是侍卫还是其他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这种就属于需要斩草除根,又不好意思脏了自己的手的情况,毕竟死于大火这种事完全可以推说是意外。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王宫有没有逃生用的密道之类了,不然像建文帝这样的生死不知,就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
至于第三种么……就需要一个干脏活的替死鬼了。
樊忠在来之前得到过朱瞻埈的交代,他倒是不需要做这个替死鬼,于是他便对着李褆说道:“世子,令尊和令弟如今在宫室负隅顽抗,不知世子可要前去劝降?”
很显然,朱瞻埈并没有让樊忠杀了李芳远和李裪,而是打算留这两父子一命,用来作为约束和制衡李褆的手段。
“我不忍去见父王,此事还请将军代为处理。”李褆自然也能够明白这一点,但此刻他手上除了护卫在他身边的仅有的几个侍卫之外,实在是没有其他人手可用,面对这种事情也只能是选择把人交给明军来处理。
尽管他知道这么做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把柄,但如今李褆也确实是没有任何力量,只能依靠明军提供的帮助。
樊忠听到李褆这么说,看了他一眼之后便点了点头,向身边的传令兵交代了一声,便让其去传达自己的命令了。
稍顷,士卒便来回报,说李芳远和李裪都已经被抓住,询问该如何处置。
“如今景福宫刚刚遭受刀兵,宫中正是混乱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还请将军将我父王和弟弟送出宫来,另择一地安置。”李褆听到李芳远和李裪都被抓住了,很是松了一口气。
虽说李芳远和李裪都是被明军控制着,但这总比跑掉了的好。
毕竟在现在的朝鲜,李芳远还是名正言顺的大王,李裪也是他一手扶植的继承人,这两人无论谁跑出去了,都可以打出旗号召集人马对着自己来玩一出讨逆的戏码。
要是事情发展成这样,那李褆可就下不来台,甚至可能把这次的兵变变成一次小丑行为。
事先得了朱瞻埈的交代,知道该怎么做的樊忠也没有多问什么,便让士卒直接将李芳远和李裪押出了景福宫,甚至都没有和李褆照面。
而景福宫中最大的事情已经办妥,那么等待李褆的就是收拾残局,以及召集朝中大臣确立名号,然后继位为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