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皇帝召见

皇帝要见谁,自然有宫里的人第一时间去找人,而被找的人也必须马上来见皇帝。

那可是天子,天底下最尊贵、权力最大,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谁敢让他等?

不过在明朝这个通讯、交通都还不算发达的时代,就算是皇帝要在京城里见个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见得到的。

倒不是说有谁敢不来见天子,而是古代除了骑马坐轿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交通工具了,而从皇城外面进到宫城里面面见皇帝,就算腿脚快也得走上至少半个小时。

尤其是此时大明的帝都还在南京,而南京的宫城可是要比后来迁都北京之后还大的。

所以当朱瞻埈被人从秦淮河上叫到宫里的时候,日头都已经偏西了,朱棣所在的尚书房里也点上了灯火。

“孙儿参见爷爷!”朱瞻埈并没有叫朱棣为皇帝,更没有所谓的三呼万岁,只是很恭敬的行礼之后便乖巧的站在了自家胖老爹的身边。

其实所谓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叫法大多是后世杜撰,明清两朝都不太会在正式场合这么喊。

尤其现在还是明初,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对此都是不怎么喜欢的,所以宫廷礼仪也相对简单。

至于朱瞻埈,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有着充分认知的,他只是太子第二个儿子,没有他大哥朱瞻基那样好圣孙的护身符,朱棣虽然疼爱他,但这种疼爱并不是他恃宠生娇或者在皇帝面前摆姿态的本钱。

所以来了之后,他什么也没说,而是等着朱棣开口。

“小猴崽子总算是来了,上了这么个破折子给你爷爷添堵,是想爷爷打你屁股是不是?”朱棣对朱瞻埈并没有摆出一副皇帝的架子,反倒更像是爷爷对孙子:“说说吧,你既然敢上折子,心里应该有解决的办法了吧?你要敢说没有,爷爷现在就让人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听到朱棣这么说,朱瞻埈也收起了自己想要谦虚推脱的话,想了想之后对一旁的两位尚书问道:“请问两位大人,以一县之地为例,大约能有多少有功名的读书人?按大明律法他们又能够享受多少免税的优待?”

“殿下,您这个问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朝律法规定,士人虽有优免,但也只是免掉了他们的杂役,税还是要交的。”夏元吉听到朱瞻埈这么问,立刻便开口进行解释:“太祖皇帝曰:‘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所以太祖皇帝下令‘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而不是不交税,殿下您可不要误会了啊!”

自己身为读书人,又是京中大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朱瞻埈问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如何能在皇帝面前挑破这个窟窿?

真要挑破了天下读书人可是会戳他脊梁骨的,那是自绝于士林。

然而朱瞻埈却懒得跟夏元吉打哈哈,只是换了一个方式问他:“那一县之地,投献之田几何?莫要在我面前打哈哈,前些日子我特意求了皇上,派锦衣卫下去查过了,夏尚书还是据实已告吧。”

“瞻埈,何为投献?”听到朱瞻埈的问题,朱棣顿时产生了好奇。

虽然不算是那种长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但一些乡野地方上的东西,他也确实不算太了解。

“所谓投献,便是农户将自家土地挂靠在地方乡绅士族名下,只向乡绅缴纳佃租从而逃避朝廷赋税的一种手段。”朱瞻埈完全不顾一旁夏元吉和蹇义难看的脸色,直接将这件事说了出来:“我朝自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优待士人,特许免除杂役,以让士子们能够安心读书,然而地方乡绅却以此为名逃避赋税。

他们和地方官员上下勾结,将本应由他们缴纳的赋税和徭役全都摊派到普通农户身上,令其需要缴纳远远超出朝廷要求的赋税,农户不堪重负,便又会将土地投献给乡绅,以逃避日益繁重的朝廷赋税。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之下,投献之民只会越来越多,而老老实实给国家交税的民户也会越来越不堪重负,要么同样投献成为佃户不用再交税,要么就是……”

朱瞻埈没有说下去,但朱棣却听得出来他想说什么,无非是“民变”两个字而已。

但比起民变,更重要的是朝廷收不上来税了,财政破产可是比民变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朱棣终于展现出他身为皇帝的威严与气势,看着朱瞻埈,向他追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朱瞻埈点了点头,但看了一眼一旁急着想要说话的蹇义和夏元吉,却又摇了摇头。

“点头又摇头,你什么意思?有办法就说,非要爷爷揍你是不是?”朱棣顿时不高兴了,一巴掌拍在了身前的御案之上,很是生气。

朱瞻埈见状,朝着蹇义和夏元吉投去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然后才说道:“回爷爷的话,孙儿这确实有解决的办法,但这是慢办法,需要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天下安定才能一点一点的改过来,想要短时间内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是不可能的,而且会触动天下士族的利益被千夫所指,孙儿实在是不敢说。”

“说,有什么不敢说的,朕这个皇帝在这给你撑腰,大可畅所欲言。”若是平时,朱棣或许会有顾虑,但今天他着实憋了一肚子的气,说起话来自然也就不顾及那么多了。

而皇帝的这个态度,也让一旁的蹇义和夏元吉脸色大变,赶忙出言阻止道:“陛下三思!士族乃是朝廷根基,动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万一士族躁动,恐天下不安,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轻动啊!”

很显然,无论是蹇义还是夏元吉,都猜到了朱瞻埈要说什么,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朱瞻埈把那句话说出来。

堂堂金丹真人又怎么会怕区区士林躁动,他和朱棣客气那是他要扮演好皇孙的角色,并不是他真的不敢说,而且朱瞻埈的法子也不是蹇义和夏元吉所想的那样。

所以在朱棣又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朱瞻埈这才说道:“解决之道简单一点的,便是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天下没有人不交税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投献的事情了。不过……”

皇帝要见谁,自然有宫里的人第一时间去找人,而被找的人也必须马上来见皇帝。

那可是天子,天底下最尊贵、权力最大,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谁敢让他等?

不过在明朝这个通讯、交通都还不算发达的时代,就算是皇帝要在京城里见个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见得到的。

倒不是说有谁敢不来见天子,而是古代除了骑马坐轿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交通工具了,而从皇城外面进到宫城里面面见皇帝,就算腿脚快也得走上至少半个小时。

尤其是此时大明的帝都还在南京,而南京的宫城可是要比后来迁都北京之后还大的。

所以当朱瞻埈被人从秦淮河上叫到宫里的时候,日头都已经偏西了,朱棣所在的尚书房里也点上了灯火。

“孙儿参见爷爷!”朱瞻埈并没有叫朱棣为皇帝,更没有所谓的三呼万岁,只是很恭敬的行礼之后便乖巧的站在了自家胖老爹的身边。

其实所谓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叫法大多是后世杜撰,明清两朝都不太会在正式场合这么喊。

尤其现在还是明初,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对此都是不怎么喜欢的,所以宫廷礼仪也相对简单。

至于朱瞻埈,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还是有着充分认知的,他只是太子第二个儿子,没有他大哥朱瞻基那样好圣孙的护身符,朱棣虽然疼爱他,但这种疼爱并不是他恃宠生娇或者在皇帝面前摆姿态的本钱。

所以来了之后,他什么也没说,而是等着朱棣开口。

“小猴崽子总算是来了,上了这么个破折子给你爷爷添堵,是想爷爷打你屁股是不是?”朱棣对朱瞻埈并没有摆出一副皇帝的架子,反倒更像是爷爷对孙子:“说说吧,你既然敢上折子,心里应该有解决的办法了吧?你要敢说没有,爷爷现在就让人把你拖下去打板子!”

听到朱棣这么说,朱瞻埈也收起了自己想要谦虚推脱的话,想了想之后对一旁的两位尚书问道:“请问两位大人,以一县之地为例,大约能有多少有功名的读书人?按大明律法他们又能够享受多少免税的优待?”

“殿下,您这个问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朝律法规定,士人虽有优免,但也只是免掉了他们的杂役,税还是要交的。”夏元吉听到朱瞻埈这么问,立刻便开口进行解释:“太祖皇帝曰:‘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所以太祖皇帝下令‘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而不是不交税,殿下您可不要误会了啊!”

自己身为读书人,又是京中大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朱瞻埈问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他如何能在皇帝面前挑破这个窟窿?

真要挑破了天下读书人可是会戳他脊梁骨的,那是自绝于士林。

然而朱瞻埈却懒得跟夏元吉打哈哈,只是换了一个方式问他:“那一县之地,投献之田几何?莫要在我面前打哈哈,前些日子我特意求了皇上,派锦衣卫下去查过了,夏尚书还是据实已告吧。”

“瞻埈,何为投献?”听到朱瞻埈的问题,朱棣顿时产生了好奇。

虽然不算是那种长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但一些乡野地方上的东西,他也确实不算太了解。

“所谓投献,便是农户将自家土地挂靠在地方乡绅士族名下,只向乡绅缴纳佃租从而逃避朝廷赋税的一种手段。”朱瞻埈完全不顾一旁夏元吉和蹇义难看的脸色,直接将这件事说了出来:“我朝自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优待士人,特许免除杂役,以让士子们能够安心读书,然而地方乡绅却以此为名逃避赋税。

他们和地方官员上下勾结,将本应由他们缴纳的赋税和徭役全都摊派到普通农户身上,令其需要缴纳远远超出朝廷要求的赋税,农户不堪重负,便又会将土地投献给乡绅,以逃避日益繁重的朝廷赋税。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之下,投献之民只会越来越多,而老老实实给国家交税的民户也会越来越不堪重负,要么同样投献成为佃户不用再交税,要么就是……”

朱瞻埈没有说下去,但朱棣却听得出来他想说什么,无非是“民变”两个字而已。

但比起民变,更重要的是朝廷收不上来税了,财政破产可是比民变更严重的问题,所以朱棣终于展现出他身为皇帝的威严与气势,看着朱瞻埈,向他追问道:“可有解决之法?”

朱瞻埈点了点头,但看了一眼一旁急着想要说话的蹇义和夏元吉,却又摇了摇头。

“点头又摇头,你什么意思?有办法就说,非要爷爷揍你是不是?”朱棣顿时不高兴了,一巴掌拍在了身前的御案之上,很是生气。

朱瞻埈见状,朝着蹇义和夏元吉投去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然后才说道:“回爷爷的话,孙儿这确实有解决的办法,但这是慢办法,需要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天下安定才能一点一点的改过来,想要短时间内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是不可能的,而且会触动天下士族的利益被千夫所指,孙儿实在是不敢说。”

“说,有什么不敢说的,朕这个皇帝在这给你撑腰,大可畅所欲言。”若是平时,朱棣或许会有顾虑,但今天他着实憋了一肚子的气,说起话来自然也就不顾及那么多了。

而皇帝的这个态度,也让一旁的蹇义和夏元吉脸色大变,赶忙出言阻止道:“陛下三思!士族乃是朝廷根基,动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万一士族躁动,恐天下不安,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轻动啊!”

很显然,无论是蹇义还是夏元吉,都猜到了朱瞻埈要说什么,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朱瞻埈把那句话说出来。

堂堂金丹真人又怎么会怕区区士林躁动,他和朱棣客气那是他要扮演好皇孙的角色,并不是他真的不敢说,而且朱瞻埈的法子也不是蹇义和夏元吉所想的那样。

所以在朱棣又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朱瞻埈这才说道:“解决之道简单一点的,便是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天下没有人不交税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投献的事情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