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风靡京师

:“你还是说个价吧,不能太高,不然百姓们用不起。”

朱雄英沉声片刻说道:“孙儿生产的水泥一袋大约在五十斤,一袋卖一百文左右吧。”

洪武大帝一愣,脱口道:“竟如此便宜?”

朱雄英笑道:“爷爷,您要知道一般盖房子的,需要的水泥可不仅仅只有五十斤,最少需要五六十袋,您算算,五十袋就要五千文,五两银子呢。”

:“因为目前产量低,所以孙儿决定百袋以上才出售,等十个窑炉全部修建好了以后,在接受五十袋的量。”

洪武大帝又问道:“你有没有估算下,水泥一个月能卖多少钱?”

朱雄英脱口说道:“这个就要看水泥的销量如何了,假如一个月销售大的话,应该可以赚不少钱,最重要的是,这个是长期的事情,能源源不断的赚钱。”

马皇后缓缓说道:“大孙呀,咱们的钱现在多的都放不下了,水泥的事情慢慢来,不然赚了钱,可没地方放。”

朱雄英笑道:“奶奶无需烦恼,三山门那块就要打地基了,到时候钱会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还有驿站的事情,最近也在不断的花钱吧。”

马皇后点头说道:“最近好像玉儿每天都拿着内库的钥匙去取钱,到底花了多少,俺没问。”

玉儿噗嗤笑道:“娘娘,钱呢,每天有进有出的,奴婢都记着呢。”

马皇后笑道:“记着就好,记着就好呀。”

驿站的改革是必须要花钱的,花钱也就像是流水一样。

三山门改造也是需要一大部分钱的,要是放在后世的话,那些房屋建造公司一般都是在房子还没有建造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出售。

用百姓的钱去建造房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能一次性投资那么多钱的人并不多。

朱雄英是不可能作出那样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先把房子盖好,才能进行出售。

洪武大帝返回御书房时,毛骧迈步进来拱手说道:“圣上,事情调查清楚了。”

洪武大帝淡淡地开道:“说说吧。”

毛骧拱手说道:“那日胡惟庸府上管家胡图去往成衣铺仅仅是购买了一些衣服,听说是送给正在城外劳役的胡不为。”

:“那成衣铺如今也关门了,掌柜的姓郑,听说老家长辈过世返乡了,锦衣卫已经把掌柜的细细询问了,问不出什么结果。”

洪武大帝耷拉着脑袋,眉头紧锁地说道:“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线索了。”

:“你要知道,暗害咱大孙的有两波人,其中一伙是白莲教余孽,另外一伙人到底是谁,眼下没有一点点蛛丝马迹,咱可不相信,胡惟庸管家去那成衣铺真的只是为了买衣服。”

毛骧拱手说道:“属下在去调查一番。”

洪武大帝沉思片刻说道:“眼下毫无头绪的调查,也无济于事,你继续盯紧胡惟庸,另外让锦衣卫盯紧随着咱大孙回来的那个姑娘。”

毛骧拱手说道:“那姑娘如今被徐姑娘带回家了。”

:“原本那姑娘想要跟着殿下,可徐姑娘不同意。”

朱元璋轻轻点头说道:“徐家丫头聪明着呢。”

:“那姑娘的还必须要看好了,不能出什么乱子。”

毛骧拱手说道:“属下遵旨。”

随着毛骧离去,洪武大帝也露出疲惫不堪的神情,朴无用急忙侍奉着洪武大帝睡下。

翌日,当奉天门打开时,已有好几百个孩童在等候了。

工部的工匠们推着十几辆独轮车,那独轮车上放着的都是用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印刷出来的报纸,朱雄英要求工部必须印刷出五十万份,而今还差五万多,正在着急火燎的印刷中,等到午时左右应该就差不多了。

因为雇佣的是孩童,所以报纸先行让孩子们拿去,等到售卖完了以后,再来奉天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然朱雄英也不担心这些孩子把报纸卖完就逃走了,京师虽然大,但找个人还是挺容易的,只要是有这种事情发生,那可是要好几倍偿还的,不仅如此,还要被押入应天府衙门治罪。

詹徽等五人分批把报纸点了数,并登记以后,交给了那些孩子们。

孩子们自然是快乐的,毕竟他们无所事事,倘若把报纸卖出去,那还能赚钱补贴家用呢,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乎京师大街小巷内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现象。

:“卖报啦,卖报啦,朝廷决议更改赋税和劳役制度,大明的百姓有救了。”

:“卖报啦,卖报啦,白莲教蛊惑人心,致使百姓妻离子散,快来瞧瞧白莲教如何惨无人道的谋害百姓。”

:“卖报啦,卖报啦,驿站如何成为压垮大明的一根稻草,快来瞧瞧喽。”

:“卖报啦,卖报啦,皇孙殿下给天下青年的一封信。”

:“卖报啦,卖报啦,穷书生有活路了,只要肯动手,钱财就到手……”

:“嗨,娃儿,啥是报纸?”

:“报纸嘛,就是记录朝廷大事和一些其他新闻的东西。”

:“一份儿报纸多少钱?”

:“不贵,不贵,一份报纸只需一文钱。”

:“娃呀,来给俺拿一份报纸。”

:“给我也拿一份报纸。”

:“哎呦,这报纸上的文章竟然是用大白话写出来的,谁都能看的懂呀。”

一个卖菜的老头喊道:“真的吗?给俺也来一份报纸。”

:“你个卖菜的,能识字嘛,还买报纸。”

:“嗨,你可不要小看老朽,想当年老朽那也是上过私塾的,差那么一点就高中状元了。”

:“哎呦,没看出来呀,你竟然差点就高中状元。”

:“差点个屁,他差十万八千里呢。”

今日的京师,似乎比以前更加热闹了,随着五百多个孩子在京师大街小巷开始出售报纸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这种称呼为“报纸”的东西给吸引了。

以至于今日与友人相见,都要问一句:“你买报纸了吗?”

买了的人自然兴奋地说一句:“岂能不买,买了也不亏。”

没买的人,则大惑不解地回应一句:“何谓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