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风云起山河动25

(.)从第二天开始,李青林着重训练了步兵班的进攻防守的战术。.

此时**班排进攻战术也是学习德军,都是假设在强大火力准备以后的的班排进攻,队形相对密集,根本不符合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

李青林提出的这个战法也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他这几天在战场上亲眼看到日军波浪式攻击的强悍,再联想到共军林大元帅著名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等战术所设计的。

这个战术其实主要还是学自日本人的作战方式,具体就是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四人。每组由一个小组长指挥,他自己做作为班长指挥三个组长。全班在进攻时一组前进,二、三组掩护射击;当一组到达预定位置,二组再前进,一、三组掩护,如此循环往复。三个组在战场上互相掩护,交替进攻,呈跳跃起伏的波浪式前进。虽然实际进攻人数并不多,但是给敌人的压力始终不减。

当李青林第一次见到日军这种进攻方式时就大吃一惊,当时他就认为日军采取的就是“一点两面”和“三三制”的班排进攻战术。李青林甚至已经认为林大元帅的那些战术是不是借鉴了日军的战法,只不过将日军的战法用精炼以后,再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战士而已。

李青林这个战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小六子和李狗剩的的坚决支持,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这种进攻方式的强悍威力。.

当别的班还在忙碌着打枪投弹刺杀训练时,李青林他们已经重点练习分组进攻防御战术了。排长也是见识过日军进攻的威力的,他在一边注视了一会,最后也翘着大拇指赞扬起来。

虽然李青林他们都在加紧战前训练,可战争并没有给他们留更多的时间。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第十师五十七团集中兵力发动反攻,对面日军阵地已被突破,日军已经溃败。卫立煌命令第十师五十七团乘胜向镇边方向攻击前进,以接应第十三军。

连长匆匆赶来命令所有官兵立即集合,部队紧急向镇边方向急行军。

其实不仅仅五十七团遭遇了日军阻击,其他各团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敌人交火。日军派来的阻击部队目的就是为攻克南口争取时间。

八月二十二日,其他部队已经突破了日军阵地。为了及早增援十三军,他们甚至连战场都没时间打扫。部队丢掉了一些辎重,官兵们轻装前进,只带随身了必要的武器弹药跑步前进。

从八月二十二日起,天降大雨。大雨使山间道路湿滑难行,队伍里不时有人摔倒掉队。但是大雨也给第十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日军的飞机不能起飞,不能对第十师进行侦察或者轰炸。.

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师主力到达青白口。青白口是永定河上的一个渡口,是第十师增援镇边**的必经之地。

平时永定河水量不大,河水也不深,一般情况下士兵可以趟着河水过河。可连日的大雨使永定河河水暴涨,要过河必须用船渡人。

李默庵当即下令:第十师分散强渡。

过河以后,第十师继续强行军,南口已经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认为大功告成之时,第十师在南口以西几公里处遇到了日军第十一旅团的阻击,敌我双方都是突然相遇,都未设坚固阵地,双方战斗极为激烈。

从交火的情况看,日军第十一旅团也是强弩之末。卫立煌命令电台呼叫守卫南口的汤恩伯部队,希望他们配合作战、前后夹击,一举歼灭当前之敌。

可电台无论怎样呼叫,就是没有十三军的回答,十三军联系不上了。

卫立煌不愧为**虎将,他当即下令:不管有没有十三军的配合,第十师必须打进镇边。

五二七团因为最后突破日军阵地,他们成为全师后卫部队。李青林他们二营因为刚刚才整编,所以被安排全团为预备队,所以行军途中的战斗没有他们的份。不过这对新兵们有好处,他们可以慢慢适应战争的环境。

大雨也破坏了道路,日军的坦克、装甲车无法助阵,飞机也无法起飞轰炸。第十师一鼓作气,各部队连续进攻,第十师一部终于在二十六日下午攻进南口以西的镇边,另一部占领了南口附近的大村。

可这两个地方十室九空,人民早已跑得不见踪影,甚至连汤恩伯的部队也不见踪影。

卫立煌命令部队坚强警戒,原地待命,同时让电台紧急同南京统帅部联系。良久始得复电,谓汤恩伯部已自行撤离!

汤恩伯的第十三军自八月七日同日军交火以来,虽奋力反击,无奈武器和兵力都不如日军,因此伤亡惨重,战线岌岌可危。

汤恩伯于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得到消息,增援的卫立煌部遭日军阻击,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他的左翼刘汝明部在万全也遭到日军攻击,二十三日败退到张家口。

二十五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及八达岭长城一线。此时汤恩伯认为增援无望,他手中的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战斗,而自己的左翼已经不存在,此时日军的猛攻更加重了他的恐慌,于是他在二十六日凌晨下达命令:各部于二十六日下午一时三十分自行撤退。

守卫南口**已经撤退,可各部队在撤离中仍未脱离与日军的接触,转移中的部队仍与四面而来的日军苦战。

二十七日,日军左翼第五师团、右翼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已经分别占领南口附近的怀来、延庆,再加上日军香月清司第一军的航空兵部队、炮兵部队早已对第十师虎视眈眈,第十师有了被敌人围歼的可能。

正在原地待命的卫立煌已无可增援之对象,而自己的部队有可能被敌人围歼。二十九日,卫立煌命令停止增援,部队回撤。

李青林的一班这段时间没有参加战斗,他们一直在强行军中度过,但是李青林并没有放松对新兵的战前训练。在行军的路上,在休息的空闲时间里,李青林、小六子、李狗剩都分别想新兵们反复讲解分组战术的要点。

分组战法只不过是将那些单兵战术合理组合起来而已,最为关键的是战斗人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新兵们也是经过新兵营训练的,已经受过最基本的单兵战斗训练。但是没有文化是新兵们的普遍现象,他们的接受能力确实很差,经过反复的强调,新兵们好不容易才掌握了最基本的理论,实际的效果还要在战斗中检验。

面对此等情况,李青林不禁暗地里感慨:还是毛太祖说的是真理,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是愚蠢的军队!.

首发

(.)从第二天开始,李青林着重训练了步兵班的进攻防守的战术。.

此时**班排进攻战术也是学习德军,都是假设在强大火力准备以后的的班排进攻,队形相对密集,根本不符合中国战场的实际情况。

李青林提出的这个战法也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他这几天在战场上亲眼看到日军波浪式攻击的强悍,再联想到共军林大元帅著名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等战术所设计的。

这个战术其实主要还是学自日本人的作战方式,具体就是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四人。每组由一个小组长指挥,他自己做作为班长指挥三个组长。全班在进攻时一组前进,二、三组掩护射击;当一组到达预定位置,二组再前进,一、三组掩护,如此循环往复。三个组在战场上互相掩护,交替进攻,呈跳跃起伏的波浪式前进。虽然实际进攻人数并不多,但是给敌人的压力始终不减。

当李青林第一次见到日军这种进攻方式时就大吃一惊,当时他就认为日军采取的就是“一点两面”和“三三制”的班排进攻战术。李青林甚至已经认为林大元帅的那些战术是不是借鉴了日军的战法,只不过将日军的战法用精炼以后,再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战士而已。

李青林这个战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小六子和李狗剩的的坚决支持,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这种进攻方式的强悍威力。.

当别的班还在忙碌着打枪投弹刺杀训练时,李青林他们已经重点练习分组进攻防御战术了。排长也是见识过日军进攻的威力的,他在一边注视了一会,最后也翘着大拇指赞扬起来。

虽然李青林他们都在加紧战前训练,可战争并没有给他们留更多的时间。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第十师五十七团集中兵力发动反攻,对面日军阵地已被突破,日军已经溃败。卫立煌命令第十师五十七团乘胜向镇边方向攻击前进,以接应第十三军。

连长匆匆赶来命令所有官兵立即集合,部队紧急向镇边方向急行军。

其实不仅仅五十七团遭遇了日军阻击,其他各团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敌人交火。日军派来的阻击部队目的就是为攻克南口争取时间。

八月二十二日,其他部队已经突破了日军阵地。为了及早增援十三军,他们甚至连战场都没时间打扫。部队丢掉了一些辎重,官兵们轻装前进,只带随身了必要的武器弹药跑步前进。

从八月二十二日起,天降大雨。大雨使山间道路湿滑难行,队伍里不时有人摔倒掉队。但是大雨也给第十师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日军的飞机不能起飞,不能对第十师进行侦察或者轰炸。.

八月二十三日,第十师主力到达青白口。青白口是永定河上的一个渡口,是第十师增援镇边**的必经之地。

平时永定河水量不大,河水也不深,一般情况下士兵可以趟着河水过河。可连日的大雨使永定河河水暴涨,要过河必须用船渡人。

李默庵当即下令:第十师分散强渡。

过河以后,第十师继续强行军,南口已经近在咫尺。

就在大家认为大功告成之时,第十师在南口以西几公里处遇到了日军第十一旅团的阻击,敌我双方都是突然相遇,都未设坚固阵地,双方战斗极为激烈。

从交火的情况看,日军第十一旅团也是强弩之末。卫立煌命令电台呼叫守卫南口的汤恩伯部队,希望他们配合作战、前后夹击,一举歼灭当前之敌。

可电台无论怎样呼叫,就是没有十三军的回答,十三军联系不上了。

卫立煌不愧为**虎将,他当即下令:不管有没有十三军的配合,第十师必须打进镇边。

五二七团因为最后突破日军阵地,他们成为全师后卫部队。李青林他们二营因为刚刚才整编,所以被安排全团为预备队,所以行军途中的战斗没有他们的份。不过这对新兵们有好处,他们可以慢慢适应战争的环境。

大雨也破坏了道路,日军的坦克、装甲车无法助阵,飞机也无法起飞轰炸。第十师一鼓作气,各部队连续进攻,第十师一部终于在二十六日下午攻进南口以西的镇边,另一部占领了南口附近的大村。

可这两个地方十室九空,人民早已跑得不见踪影,甚至连汤恩伯的部队也不见踪影。

卫立煌命令部队坚强警戒,原地待命,同时让电台紧急同南京统帅部联系。良久始得复电,谓汤恩伯部已自行撤离!

汤恩伯的第十三军自八月七日同日军交火以来,虽奋力反击,无奈武器和兵力都不如日军,因此伤亡惨重,战线岌岌可危。

汤恩伯于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得到消息,增援的卫立煌部遭日军阻击,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他的左翼刘汝明部在万全也遭到日军攻击,二十三日败退到张家口。

二十五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及八达岭长城一线。此时汤恩伯认为增援无望,他手中的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战斗,而自己的左翼已经不存在,此时日军的猛攻更加重了他的恐慌,于是他在二十六日凌晨下达命令:各部于二十六日下午一时三十分自行撤退。

守卫南口**已经撤退,可各部队在撤离中仍未脱离与日军的接触,转移中的部队仍与四面而来的日军苦战。

二十七日,日军左翼第五师团、右翼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已经分别占领南口附近的怀来、延庆,再加上日军香月清司第一军的航空兵部队、炮兵部队早已对第十师虎视眈眈,第十师有了被敌人围歼的可能。

正在原地待命的卫立煌已无可增援之对象,而自己的部队有可能被敌人围歼。二十九日,卫立煌命令停止增援,部队回撤。

李青林的一班这段时间没有参加战斗,他们一直在强行军中度过,但是李青林并没有放松对新兵的战前训练。在行军的路上,在休息的空闲时间里,李青林、小六子、李狗剩都分别想新兵们反复讲解分组战术的要点。

分组战法只不过是将那些单兵战术合理组合起来而已,最为关键的是战斗人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新兵们也是经过新兵营训练的,已经受过最基本的单兵战斗训练。但是没有文化是新兵们的普遍现象,他们的接受能力确实很差,经过反复的强调,新兵们好不容易才掌握了最基本的理论,实际的效果还要在战斗中检验。

面对此等情况,李青林不禁暗地里感慨:还是毛太祖说的是真理,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是愚蠢的军队!.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