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泽所作所为左相全都能够理解,若骠骑营与蔚家军一战能大获全胜,那姜泽收拢蔚家军自然把握大增,若姜泽能将秦家纳入麾下,不仅能充盈国库,姜泽自己的腰包亦然。
谁料这两件事情一件都没达成,反倒逼得蔚池公然与朝廷对上!
左相冷眼旁观着,要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可既然已经做了,成王败寇,自然要做好承受失败的准备,又有什么好说的?
可谢术昭的失踪却让左相心里打了个突——姜泽原就因为前面两件事实力和名声大损,再折上一个谢术昭,说他已经显现出颓势也不为过。
这样的发展绝对不是左相愿意看到的,且他一开始就不大愿意女儿进宫,谢术昭的事情传回上京后,他原本以为选秀会干脆作罢亦或往后推迟的,哪晓得姜泽在选秀一事上半点也没动摇?
而他虽然位高权重,却只是个文臣,如何能与曹国公府相提并论?尤其曹皇后的位置还做的稳稳的!曹芳霖挂个闲职还罢,姜泽让他进入礼部明显就是存了拉拢和提携的心思,如此这般,有朝一日曹国公府还不得上天?
到时候他的女儿怎么办?还不得被曹皇后压得死死的,这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就更别说曹国公野心勃勃,曹芳霖实力不可小觑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他嘴上说曹芳霖资历浅薄说的大义凌然,真实的原因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曹奎向来老奸巨猾,曹皇后无子还能坐稳后位,曹芳霖与曹皇后皆是曹奎亲生,难道还能差了?此人不仅能在商场上呼风唤雨赚的盆满钵满,还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要不依靠曹国公府的家世,曹芳霖做什么不行?可这人惯来是个低调隐忍的,曹皇后进宫十多年,从没见他做过出格的事情,其心性手段和能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姜泽在这时候提携曹芳霖,足见信任和倚重,若真让曹芳霖如愿以偿,他又怎么放心?左相混迹朝堂十几年,哪里会看不出其中的关窍——圣元帝的时候提拔信任曹奎,结果让曹奎掌握了北征军。姜泽提拔信任曹芳霖,几十年后,朝堂上必然是曹国公府一家独大。
他是已经做到了一朝左相再无更进一步的可能,可他的女儿呢?且看姜泽的行事手段,哪里是明君所为。说句大不敬的话,等曹国公府座大,离启泰内乱、离姜泽摔下龙椅也就不远了。
姜泽想要稳固自身实力并无什么错处,换成是他,他也会这么做,可你也不用非得选曹芳霖呀!朝中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姜泽怎么就没想想趁机选些别的人来平衡曹国公府的势力?尤其谢家如今出现了颓势,曹国公府越是壮大,对姜泽就越是不利!
于公于私,姜泽都不应该将宝押在曹芳霖身上啊!
左相心中哀叹,他虽无法阻止自己的女儿进宫,却可竭尽全力去避免曹国公府壮大!
殊不知姜泽对此一无所觉,若谢正清在朝堂上还好,大约是会出言阻拦几分、亦或用别的方式来拉拢曹国公府的。
只可惜谢术昭失踪可能已经遇害的消息传回上京后,谢正清因年事已高当即就病倒了,等到龙卫的消息传回上京,确定谢术昭已经遇害,谢正清原本病弱的身体不堪重负,直接丢了半条命去,如今是连上朝都不能了。
话说谢正清头次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对姜泽生出了怨怼,等龙卫的消息传回来,谢正清心底的怨怼更甚,只他毕竟是臣,又有谢太后在后宫,更深层次的心里话,倒是不好明明白白的发泄出来。
因此姜泽就算明知谢正清对他怨恨不满,觉得事情十分棘手,却没想过谢家会与他直接翻脸——谢家能有今日的风光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他和谢琳!两家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难道谢术昭出事他会愿意?他也不想的好不好!
之后谢正清告病,姜泽亲自上门探望,不厌其烦的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与谢正清强调了几遍。谢正清明面上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姜泽也没看出来,但这人确实是病了,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上朝,他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反正谢家一夕之间就沉寂了下去,颇有些日暮西山的意思。
姜泽心里又气又急,可他才刚损失了菊山县,又痛失谢术昭和谢正清两条臂膀,正挖空心思想要保全自己的实力呢,怎么会将选秀的事情取消!
别说他本来就不是轻易会被人左右的性子了,就算是,关乎到切身利益,关系到江山地位,他也不会顾及朝臣的反对。故而朝堂上反对的越凶,姜泽心里的天平就越是倾向于曹芳霖。
至于选秀,想想他至今没生出儿子,想想他千疮百孔的心,他同样不会放弃!他还擎等着最新出炉的美人儿来安慰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就更别说还可以通过选秀巩固和拉拢其他摇摆不定的势力了。
姜泽越想越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他已经登基两年有余,这些老不死的还当他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若他就此妥协,这些人日后还不得上天?这么一想姜泽更加坚持。
就在前朝因为曹芳霖进礼部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后宫也是波云诡谲。
曹皇后虽因为无子算不得多么得宠,地位却十分稳固,她又素来心胸宽广胸有丘壑——别误会,她大度只是因为看透了姜泽的本质,胸有丘壑不过是形势逼人。
但无论如何,她对后宫妃嫔并不曾刻意打压欺凌,再加上曹国公府手上的兵权,还是有不少妃嫔向她看齐的。自从朝堂上的骂战开始,已经有不少妃嫔来向曹皇后表忠心:娘娘,陛下打算提携你家弟弟进礼部,却被臣子们给阻挠了,需不需要臣妾的兄长和父亲美言几句呀?
曹皇后对上门的后妃来者不拒,却满脸诧异并不明确表态,等人走了不免冷笑几声。
说实话,姜泽会做出这个决定,曹皇后内心是欢喜的,别管姜泽最真实的用意如何,总之相较于之前的刻意打压和削弱,此举至少给了曹国公府机会。
朝臣们的反应也在曹皇后预料之中,她太清楚姜泽的性子了,但此时僵持不下,她难免会多想几分——万一姜泽哪天忽然就坚持不下去了呢?
至于这些主动送上门说要帮忙的,曹皇后压根就不当回事。一则姜泽登基后,谢太后将前朝与后宫的围墙加固,又安插了不少眼线,后宫这些妃嫔是很难收到前朝消息的,就算收到了,也是些许风声语焉不详。
所以,好些个站出来主动说要帮忙的妃嫔,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父兄在前朝已经与姜泽杠上了,还说什么帮忙!这不是搞笑吗?想想也是,她曹家越是势大,这些人家的女儿在后宫就越是难以得到看重。
这些人以往想从她手中分宠就不容易,要是阿弟进户部的事情落实了,岂不等于成全了曹国公府,帮人打压自己的女儿?也只有这些被豢养在后宫不知前朝风雨的蠢货,才会自以为聪明的跑出来表忠心。
当然了,歧视人的智商是不对的。
但却不能否认,这些后妃中,还乱入了一些抱有其她心思的,这些人表忠心是假,想将她架在火上烤才是真的!
姜泽在前朝一个劲的想让曹家上位,要面对的是整个前朝,如今正是关键时期——他会这么做,显然是得到了谢太后的准许,这母子二人是商量好了的。
可谢太后看她不顺眼也是事实!
这些后妃全都一窝蜂的跑她这来表忠心了,又将谢太后置于何地?这老妖婆本来就看不惯她,也不喜欢她与姜泽走的太近,有了这些后妃的助威,没得反倒弄巧成拙。
谢琳又是后宫前朝一把抓的,没得就在姜泽被逼的不厌其烦之际,直接把姜泽拖过来骂上几句,到时候姜泽再改变主意,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姜泽是什么脾性她还不清楚么?
这人就是个还没断奶的巨婴,别看他当了皇帝说起来一言九鼎,实际上举凡朝中大事,谢琳插手的还少吗?左相能想到的事情,曹皇后同样能想到,眼下也是姜泽频频受挫乱了方寸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了,不需要旁人提醒就能改变主意。
也因此,便是曹皇后再如何淡定,还是有些焦急,但她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甚至在后妃找上门来的时候,还要装作一无所知三言两语就将这些人打发了。
没办法呀,前朝的事情怎么能传到后宫呢,她只是个妇人,妇人不能窥伺帝踪,也不能干政,甚至连九华门都不能出!
如此这般,曹皇后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可曹皇后虽然憋屈,比之某些人的憋屈却不值一提。
这人正是共侍一夫的孔心竹和孔心兰。
孔心兰尚未进门前孔心竹一支独大,进门后却未必了,最明显的就是称呼上的变化,二人都是平妻,孔心竹被称为大孔氏,孔心兰被称小孔氏。
姜泽所作所为左相全都能够理解,若骠骑营与蔚家军一战能大获全胜,那姜泽收拢蔚家军自然把握大增,若姜泽能将秦家纳入麾下,不仅能充盈国库,姜泽自己的腰包亦然。
谁料这两件事情一件都没达成,反倒逼得蔚池公然与朝廷对上!
左相冷眼旁观着,要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可既然已经做了,成王败寇,自然要做好承受失败的准备,又有什么好说的?
可谢术昭的失踪却让左相心里打了个突——姜泽原就因为前面两件事实力和名声大损,再折上一个谢术昭,说他已经显现出颓势也不为过。
这样的发展绝对不是左相愿意看到的,且他一开始就不大愿意女儿进宫,谢术昭的事情传回上京后,他原本以为选秀会干脆作罢亦或往后推迟的,哪晓得姜泽在选秀一事上半点也没动摇?
而他虽然位高权重,却只是个文臣,如何能与曹国公府相提并论?尤其曹皇后的位置还做的稳稳的!曹芳霖挂个闲职还罢,姜泽让他进入礼部明显就是存了拉拢和提携的心思,如此这般,有朝一日曹国公府还不得上天?
到时候他的女儿怎么办?还不得被曹皇后压得死死的,这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就更别说曹国公野心勃勃,曹芳霖实力不可小觑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他嘴上说曹芳霖资历浅薄说的大义凌然,真实的原因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曹奎向来老奸巨猾,曹皇后无子还能坐稳后位,曹芳霖与曹皇后皆是曹奎亲生,难道还能差了?此人不仅能在商场上呼风唤雨赚的盆满钵满,还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要不依靠曹国公府的家世,曹芳霖做什么不行?可这人惯来是个低调隐忍的,曹皇后进宫十多年,从没见他做过出格的事情,其心性手段和能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姜泽在这时候提携曹芳霖,足见信任和倚重,若真让曹芳霖如愿以偿,他又怎么放心?左相混迹朝堂十几年,哪里会看不出其中的关窍——圣元帝的时候提拔信任曹奎,结果让曹奎掌握了北征军。姜泽提拔信任曹芳霖,几十年后,朝堂上必然是曹国公府一家独大。
他是已经做到了一朝左相再无更进一步的可能,可他的女儿呢?且看姜泽的行事手段,哪里是明君所为。说句大不敬的话,等曹国公府座大,离启泰内乱、离姜泽摔下龙椅也就不远了。
姜泽想要稳固自身实力并无什么错处,换成是他,他也会这么做,可你也不用非得选曹芳霖呀!朝中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姜泽怎么就没想想趁机选些别的人来平衡曹国公府的势力?尤其谢家如今出现了颓势,曹国公府越是壮大,对姜泽就越是不利!
于公于私,姜泽都不应该将宝押在曹芳霖身上啊!
左相心中哀叹,他虽无法阻止自己的女儿进宫,却可竭尽全力去避免曹国公府壮大!
殊不知姜泽对此一无所觉,若谢正清在朝堂上还好,大约是会出言阻拦几分、亦或用别的方式来拉拢曹国公府的。
只可惜谢术昭失踪可能已经遇害的消息传回上京后,谢正清因年事已高当即就病倒了,等到龙卫的消息传回上京,确定谢术昭已经遇害,谢正清原本病弱的身体不堪重负,直接丢了半条命去,如今是连上朝都不能了。
话说谢正清头次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对姜泽生出了怨怼,等龙卫的消息传回来,谢正清心底的怨怼更甚,只他毕竟是臣,又有谢太后在后宫,更深层次的心里话,倒是不好明明白白的发泄出来。
因此姜泽就算明知谢正清对他怨恨不满,觉得事情十分棘手,却没想过谢家会与他直接翻脸——谢家能有今日的风光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他和谢琳!两家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难道谢术昭出事他会愿意?他也不想的好不好!
之后谢正清告病,姜泽亲自上门探望,不厌其烦的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与谢正清强调了几遍。谢正清明面上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姜泽也没看出来,但这人确实是病了,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上朝,他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反正谢家一夕之间就沉寂了下去,颇有些日暮西山的意思。
姜泽心里又气又急,可他才刚损失了菊山县,又痛失谢术昭和谢正清两条臂膀,正挖空心思想要保全自己的实力呢,怎么会将选秀的事情取消!
别说他本来就不是轻易会被人左右的性子了,就算是,关乎到切身利益,关系到江山地位,他也不会顾及朝臣的反对。故而朝堂上反对的越凶,姜泽心里的天平就越是倾向于曹芳霖。
至于选秀,想想他至今没生出儿子,想想他千疮百孔的心,他同样不会放弃!他还擎等着最新出炉的美人儿来安慰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就更别说还可以通过选秀巩固和拉拢其他摇摆不定的势力了。
姜泽越想越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他已经登基两年有余,这些老不死的还当他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若他就此妥协,这些人日后还不得上天?这么一想姜泽更加坚持。
就在前朝因为曹芳霖进礼部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后宫也是波云诡谲。
曹皇后虽因为无子算不得多么得宠,地位却十分稳固,她又素来心胸宽广胸有丘壑——别误会,她大度只是因为看透了姜泽的本质,胸有丘壑不过是形势逼人。
但无论如何,她对后宫妃嫔并不曾刻意打压欺凌,再加上曹国公府手上的兵权,还是有不少妃嫔向她看齐的。自从朝堂上的骂战开始,已经有不少妃嫔来向曹皇后表忠心:娘娘,陛下打算提携你家弟弟进礼部,却被臣子们给阻挠了,需不需要臣妾的兄长和父亲美言几句呀?
曹皇后对上门的后妃来者不拒,却满脸诧异并不明确表态,等人走了不免冷笑几声。
说实话,姜泽会做出这个决定,曹皇后内心是欢喜的,别管姜泽最真实的用意如何,总之相较于之前的刻意打压和削弱,此举至少给了曹国公府机会。
朝臣们的反应也在曹皇后预料之中,她太清楚姜泽的性子了,但此时僵持不下,她难免会多想几分——万一姜泽哪天忽然就坚持不下去了呢?
至于这些主动送上门说要帮忙的,曹皇后压根就不当回事。一则姜泽登基后,谢太后将前朝与后宫的围墙加固,又安插了不少眼线,后宫这些妃嫔是很难收到前朝消息的,就算收到了,也是些许风声语焉不详。
所以,好些个站出来主动说要帮忙的妃嫔,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父兄在前朝已经与姜泽杠上了,还说什么帮忙!这不是搞笑吗?想想也是,她曹家越是势大,这些人家的女儿在后宫就越是难以得到看重。
这些人以往想从她手中分宠就不容易,要是阿弟进户部的事情落实了,岂不等于成全了曹国公府,帮人打压自己的女儿?也只有这些被豢养在后宫不知前朝风雨的蠢货,才会自以为聪明的跑出来表忠心。
当然了,歧视人的智商是不对的。
但却不能否认,这些后妃中,还乱入了一些抱有其她心思的,这些人表忠心是假,想将她架在火上烤才是真的!
姜泽在前朝一个劲的想让曹家上位,要面对的是整个前朝,如今正是关键时期——他会这么做,显然是得到了谢太后的准许,这母子二人是商量好了的。
可谢太后看她不顺眼也是事实!
这些后妃全都一窝蜂的跑她这来表忠心了,又将谢太后置于何地?这老妖婆本来就看不惯她,也不喜欢她与姜泽走的太近,有了这些后妃的助威,没得反倒弄巧成拙。
谢琳又是后宫前朝一把抓的,没得就在姜泽被逼的不厌其烦之际,直接把姜泽拖过来骂上几句,到时候姜泽再改变主意,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姜泽是什么脾性她还不清楚么?
这人就是个还没断奶的巨婴,别看他当了皇帝说起来一言九鼎,实际上举凡朝中大事,谢琳插手的还少吗?左相能想到的事情,曹皇后同样能想到,眼下也是姜泽频频受挫乱了方寸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了,不需要旁人提醒就能改变主意。
也因此,便是曹皇后再如何淡定,还是有些焦急,但她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甚至在后妃找上门来的时候,还要装作一无所知三言两语就将这些人打发了。
没办法呀,前朝的事情怎么能传到后宫呢,她只是个妇人,妇人不能窥伺帝踪,也不能干政,甚至连九华门都不能出!
如此这般,曹皇后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可曹皇后虽然憋屈,比之某些人的憋屈却不值一提。
这人正是共侍一夫的孔心竹和孔心兰。
孔心兰尚未进门前孔心竹一支独大,进门后却未必了,最明显的就是称呼上的变化,二人都是平妻,孔心竹被称为大孔氏,孔心兰被称小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