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策略和之前一样,那么,这次会不会又是一场佯攻?
这个问题,驾驶tu-223远程奔袭的红海军飞行员们不知道,坐镇伊尔库茨克的远东战区总司令部也不知道,或者说这其实就是一个需要随机应变的事,真正决定轰炸机突防性质的人,正是驾机赶往出发阵位的龙云。
从战斗猝然发生、然后仓促终止的北方空域抽身,驾驶内油还算充裕的白色二十号与近卫第317轰炸机航空团汇合,龙云现在的计划很简单,按照出发前看到的战役规划材料,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所辖的五个tu-223轰炸机团几乎就是倾巢出动,不过出于留有后手的考虑,一场远海较量中,总司令部方面的考虑是最多投入三个轰炸机团实施空中打击。
三个轰炸机团,六七十架远程超音速轰炸机,阵容堪称庞大。
不过看眼下这情形,既然无法对频繁机动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实施精确定位,所有战机一拥而上、万弹齐发的场面就不可能出现,红海军只能谨慎的一个团、一个团突击,虽然避免了“所有筹码都押在一起”的风险,却无法形成压倒性的火力密度。
事实如此,不过……
想到这儿,座舱里迎着初升朝阳飞行,年轻人在呼吸面罩后微微一笑,就好像是在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
不知道美国人的舰队在哪?
这个问题,就让维克托*雷泽诺夫来解决吧!
前飞接敌过程中,龙云始终都能接到“鲁斯兰”的无线电讯号。那架尺寸庞大、机内空间极其宽裕的an-124b几乎被iapo改装成了空中指挥平台。通过加密频道广播空情讯息。这种目标在战场上应该是十分明显、也容易遭到敌方攻击,不过看眼下这情形,北约在远东濒海的空中力量已经明显居于弱势,即使“鲁斯兰”大摇大摆的在天空中巡曳,美国人也没只能干看着没辙。
“战场指挥控制平台”,这种在平行世界里还挺时兴的东西,在两大阵营基本上就是指预警机这一种机型。
不过,以红色帝国武装力量的作战模式来说。和其他大规模战役行动一样,今天的远东海空中也没见到a-50的身影;没有预警机出没,却有一个空中广播样的辐射源在,大功率辐射信号让自卫队、驻日美军的电子监测体系感到十分迷茫,美国人甚至猜测俄国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作战体系,这一推断自然也发送到了的航母战斗群指挥中心,却只能和雪片般飞来的其他情报一样被暂时无视。
大敌当前,刚刚进行过一场矛与盾的较量,击坠了全部“王鱼”的美国海军仍然精神紧张,俄国人的侦察机在到处活动。双方的较量显然才刚刚开始!
轰炸机与截击机的对抗,理论上的推演结果。往往会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形有极大差别,合众国的海军将领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局面,对所谓“俄国人毫无机会”的狗屁不通分析,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参谋们自然不屑一顾,而是如临大敌般指示舰队外层巡逻机主动出击,驱离任何试图越过防空圈的俄国侦察机。
用f-14和ai-54的“黄金组合”对抗苏联远程轰炸机与空射反舰导弹,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纸上计算能搞定的。
七百公里发现敌踪,紧急起飞二十四架“雄猫”,在距离舰队三百公里外的空域拦截轰炸机群,一百四十四枚ai-54“不死鸟”,理论上可以消灭多达一百一十五个空中目标,不论是轰炸机、还是小飞机一样的空射反舰导弹都能应付;照此计算,一个编制在二十二架左右、挂载ksr-5的苏联轰炸机团绝对无法突破f-14的拦截,即使少数漏网者有机会发射导弹,也会被纷至沓来的“不死鸟”导弹击毁。
理论分析如此,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简直就可以说是“刀枪不入”,中层an/spy-1“宙斯盾”与ri-66“标准”的组合都会成为一种摆设,内层的“海麻雀”、“密集阵”就更排不上用场。
但是实际上呢,这世界上会有“刀枪不入”的武器系统?
关于轰炸机与截击机的死亡之舞,纸面计算的结果并不会让陷入自我陶醉,头脑清醒的指挥官都知道,那只是一场活动书柜们的千秋大梦。
最起码的,俄国佬绝对不会脑残到这种程度,派出一个没有前导、护航机的“逆火”轰炸机团来堂堂正正的突防一个单航母战斗群;只要出击的“逆火”多于一个团,不管是齐头并进、还是依次来袭,单艘航空母舰上的f-14“雄猫”机队都无法完美应战,不论武器数量、还是战术安排上都做不到。
一个简单之极的例子,假如俄国人先后派出两个团的“逆火”,用前面一个团“填海”、诱发航母放出两个vf中队的f-14升空拦截——对一艘正常执行任务的航空母舰来说,这就是舰上所有的“雄猫”,那么,伊万们的一个轰炸机团固然是变成了炮灰,但是后面跟进的一个团又怎么处理,打光了“不死鸟”、内油也因为一场超音速奔袭而消耗殆尽的“雄猫”又要如何应付?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雄猫’没油没弹了也无所谓,航母上还有两个vfa中队的‘大黄蜂’”,不过那种挂满导弹后几乎没法超音速的东西嘛……
f/a-18c/d/e/f,美国人为什么一点都不喜欢这东西上航母,说白了,在平行世界的一九九六年,苏联海空力量对的航母战斗群威胁很大,而“大黄蜂”、“超级大黄蜂”恰恰是一种无法有效拦截“逆火”的多用途战斗机。
和f-14“雄猫”相比,“大黄蜂”在挂弹后飞行性能变差,高速能力进一步恶化,在需要分秒必争的攻防拦截战中很难及时进入阵位;除此之外,f/a-18e/f挂载的空空导弹,射程最远的ai-120b也不到七十公里,这个数字比ai-54缩水了一半还多,这意味着要想拦射同一个目标,“大黄蜂”还需要比“雄猫”更靠前一些,无形中又延长了从弹射起飞到开火拦截的时间。
“时间”,是的就是时间,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航母攻防战中始终是一个关键因素。
经由这一关键因素,还可以延伸出另一个关键变量——“距离”,红色帝国的努力方向就在于此,一方面装备kh-22、ksr-5这些远射程的空对舰导弹,另一方面装备速度更快的tu-223轰炸机,就是为了在敌方发觉空中攻势之后,尽早将导弹都打出去。
至于后面的反导大战,那就是美国人需要头疼的事,tu-223编队在导弹发射后立即脱离,回基地补充休整之后就可以再来。
单纯依赖截击机防御空射反舰导弹,这种战术并不可靠,正因为美苏双方都清楚这一事实,才会不惜代价发展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用来在舰队外层防空圈拦截不力、甚至由于恶劣海况、意外事故等情况而无法放飞足够数量f-14时用以自保,ri-66“标准”用来对抗战斗机、战术攻击机还有一点勉强,但是打“王鱼”、“沙箱”之类大变态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防御一方层层拦截,进攻者也不会无动于衷,红海军的对策除了发展一支远洋海军、扩充舰载航空兵实力以外,也开发了kh-15之类射程更近、挂载负荷和突防能力却有很大提高的新一代空射反舰导弹。
舰载机护航,远程轰炸机前出,对抗美国海军的“雄猫”与“宙斯盾”,两个超级大国远洋舰队的一场海空对抗就是如此繁乱,方方面面的情况错综复杂,舰队指挥官的决断,和一线军人的努力,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在某个看似寻常的一瞬间打破平衡,进而决定较量的胜负。
情形大致如此,对驾机一路向东的龙云来说,能不能占住这个关键点,就要看他接下来的作战发挥如何。
“侧卫”再度来袭,发出第一响警讯的,自然还是美国海军的e-2c“鹰眼”。
就在仅仅二十分钟之前,在拦截来袭“逆火”与反舰导弹的乱战中,徘徊在舰队西北方向的e-2c预警机,忙于指挥vf-21与vf-122迎击“王鱼”,同时顾虑自身安全,也不可能一直紧盯着天空中的俄国战机,无暇分兵的美国人放跑了转战南方的白色二十号。
就这样,等一场导弹拦截战尘埃落定、舰队空中威胁暂时解除时,“白色死神”的踪迹也已经完全消失。(未完待续。。)
行动策略和之前一样,那么,这次会不会又是一场佯攻?
这个问题,驾驶tu-223远程奔袭的红海军飞行员们不知道,坐镇伊尔库茨克的远东战区总司令部也不知道,或者说这其实就是一个需要随机应变的事,真正决定轰炸机突防性质的人,正是驾机赶往出发阵位的龙云。
从战斗猝然发生、然后仓促终止的北方空域抽身,驾驶内油还算充裕的白色二十号与近卫第317轰炸机航空团汇合,龙云现在的计划很简单,按照出发前看到的战役规划材料,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所辖的五个tu-223轰炸机团几乎就是倾巢出动,不过出于留有后手的考虑,一场远海较量中,总司令部方面的考虑是最多投入三个轰炸机团实施空中打击。
三个轰炸机团,六七十架远程超音速轰炸机,阵容堪称庞大。
不过看眼下这情形,既然无法对频繁机动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实施精确定位,所有战机一拥而上、万弹齐发的场面就不可能出现,红海军只能谨慎的一个团、一个团突击,虽然避免了“所有筹码都押在一起”的风险,却无法形成压倒性的火力密度。
事实如此,不过……
想到这儿,座舱里迎着初升朝阳飞行,年轻人在呼吸面罩后微微一笑,就好像是在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
不知道美国人的舰队在哪?
这个问题,就让维克托*雷泽诺夫来解决吧!
前飞接敌过程中,龙云始终都能接到“鲁斯兰”的无线电讯号。那架尺寸庞大、机内空间极其宽裕的an-124b几乎被iapo改装成了空中指挥平台。通过加密频道广播空情讯息。这种目标在战场上应该是十分明显、也容易遭到敌方攻击,不过看眼下这情形,北约在远东濒海的空中力量已经明显居于弱势,即使“鲁斯兰”大摇大摆的在天空中巡曳,美国人也没只能干看着没辙。
“战场指挥控制平台”,这种在平行世界里还挺时兴的东西,在两大阵营基本上就是指预警机这一种机型。
不过,以红色帝国武装力量的作战模式来说。和其他大规模战役行动一样,今天的远东海空中也没见到a-50的身影;没有预警机出没,却有一个空中广播样的辐射源在,大功率辐射信号让自卫队、驻日美军的电子监测体系感到十分迷茫,美国人甚至猜测俄国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作战体系,这一推断自然也发送到了的航母战斗群指挥中心,却只能和雪片般飞来的其他情报一样被暂时无视。
大敌当前,刚刚进行过一场矛与盾的较量,击坠了全部“王鱼”的美国海军仍然精神紧张,俄国人的侦察机在到处活动。双方的较量显然才刚刚开始!
轰炸机与截击机的对抗,理论上的推演结果。往往会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形有极大差别,合众国的海军将领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局面,对所谓“俄国人毫无机会”的狗屁不通分析,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参谋们自然不屑一顾,而是如临大敌般指示舰队外层巡逻机主动出击,驱离任何试图越过防空圈的俄国侦察机。
用f-14和ai-54的“黄金组合”对抗苏联远程轰炸机与空射反舰导弹,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纸上计算能搞定的。
七百公里发现敌踪,紧急起飞二十四架“雄猫”,在距离舰队三百公里外的空域拦截轰炸机群,一百四十四枚ai-54“不死鸟”,理论上可以消灭多达一百一十五个空中目标,不论是轰炸机、还是小飞机一样的空射反舰导弹都能应付;照此计算,一个编制在二十二架左右、挂载ksr-5的苏联轰炸机团绝对无法突破f-14的拦截,即使少数漏网者有机会发射导弹,也会被纷至沓来的“不死鸟”导弹击毁。
理论分析如此,倘若事实果真如此,那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简直就可以说是“刀枪不入”,中层an/spy-1“宙斯盾”与ri-66“标准”的组合都会成为一种摆设,内层的“海麻雀”、“密集阵”就更排不上用场。
但是实际上呢,这世界上会有“刀枪不入”的武器系统?
关于轰炸机与截击机的死亡之舞,纸面计算的结果并不会让陷入自我陶醉,头脑清醒的指挥官都知道,那只是一场活动书柜们的千秋大梦。
最起码的,俄国佬绝对不会脑残到这种程度,派出一个没有前导、护航机的“逆火”轰炸机团来堂堂正正的突防一个单航母战斗群;只要出击的“逆火”多于一个团,不管是齐头并进、还是依次来袭,单艘航空母舰上的f-14“雄猫”机队都无法完美应战,不论武器数量、还是战术安排上都做不到。
一个简单之极的例子,假如俄国人先后派出两个团的“逆火”,用前面一个团“填海”、诱发航母放出两个vf中队的f-14升空拦截——对一艘正常执行任务的航空母舰来说,这就是舰上所有的“雄猫”,那么,伊万们的一个轰炸机团固然是变成了炮灰,但是后面跟进的一个团又怎么处理,打光了“不死鸟”、内油也因为一场超音速奔袭而消耗殆尽的“雄猫”又要如何应付?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雄猫’没油没弹了也无所谓,航母上还有两个vfa中队的‘大黄蜂’”,不过那种挂满导弹后几乎没法超音速的东西嘛……
f/a-18c/d/e/f,美国人为什么一点都不喜欢这东西上航母,说白了,在平行世界的一九九六年,苏联海空力量对的航母战斗群威胁很大,而“大黄蜂”、“超级大黄蜂”恰恰是一种无法有效拦截“逆火”的多用途战斗机。
和f-14“雄猫”相比,“大黄蜂”在挂弹后飞行性能变差,高速能力进一步恶化,在需要分秒必争的攻防拦截战中很难及时进入阵位;除此之外,f/a-18e/f挂载的空空导弹,射程最远的ai-120b也不到七十公里,这个数字比ai-54缩水了一半还多,这意味着要想拦射同一个目标,“大黄蜂”还需要比“雄猫”更靠前一些,无形中又延长了从弹射起飞到开火拦截的时间。
“时间”,是的就是时间,在两个超级大国的航母攻防战中始终是一个关键因素。
经由这一关键因素,还可以延伸出另一个关键变量——“距离”,红色帝国的努力方向就在于此,一方面装备kh-22、ksr-5这些远射程的空对舰导弹,另一方面装备速度更快的tu-223轰炸机,就是为了在敌方发觉空中攻势之后,尽早将导弹都打出去。
至于后面的反导大战,那就是美国人需要头疼的事,tu-223编队在导弹发射后立即脱离,回基地补充休整之后就可以再来。
单纯依赖截击机防御空射反舰导弹,这种战术并不可靠,正因为美苏双方都清楚这一事实,才会不惜代价发展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用来在舰队外层防空圈拦截不力、甚至由于恶劣海况、意外事故等情况而无法放飞足够数量f-14时用以自保,ri-66“标准”用来对抗战斗机、战术攻击机还有一点勉强,但是打“王鱼”、“沙箱”之类大变态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防御一方层层拦截,进攻者也不会无动于衷,红海军的对策除了发展一支远洋海军、扩充舰载航空兵实力以外,也开发了kh-15之类射程更近、挂载负荷和突防能力却有很大提高的新一代空射反舰导弹。
舰载机护航,远程轰炸机前出,对抗美国海军的“雄猫”与“宙斯盾”,两个超级大国远洋舰队的一场海空对抗就是如此繁乱,方方面面的情况错综复杂,舰队指挥官的决断,和一线军人的努力,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在某个看似寻常的一瞬间打破平衡,进而决定较量的胜负。
情形大致如此,对驾机一路向东的龙云来说,能不能占住这个关键点,就要看他接下来的作战发挥如何。
“侧卫”再度来袭,发出第一响警讯的,自然还是美国海军的e-2c“鹰眼”。
就在仅仅二十分钟之前,在拦截来袭“逆火”与反舰导弹的乱战中,徘徊在舰队西北方向的e-2c预警机,忙于指挥vf-21与vf-122迎击“王鱼”,同时顾虑自身安全,也不可能一直紧盯着天空中的俄国战机,无暇分兵的美国人放跑了转战南方的白色二十号。
就这样,等一场导弹拦截战尘埃落定、舰队空中威胁暂时解除时,“白色死神”的踪迹也已经完全消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