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加速疾飞,“敏捷鹰”很快远离了身后的土耳其海岸。
驾驶动力充沛的f-15s/td战机接近战线,和之前的作战方式一样,哈罗德*费希尔不需要跟随大队战机的步伐,而是独自一人执行自由度很高的游猎作战。
按照e-3a预警机传来的空情信息,少校开启an/apg-70雷达进入vs模式,很快发现了附近天空中的友军战机;进行了短暂的空中联络、确认iff系统正常工作,他继续保持马赫零点八五的速度在四千米高度巡航,远远跟随高空中第八联队的一大批“鹰”式战机向北方战线接近。
按照断续刷新的空情信息,确认邻近空域的所有战机都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少校才真正进入了状态,准备集中全副精神迎击敌人。
在紧张激烈的天空战场上,像他这样单枪匹马在空中伺机而动,看上去似乎是王牌约定俗成的一种行动方式,却很有可能因为iff识别问题而遭遇友军的误击。和俄国人使用的aa-10“杨树”不一样,少校很清楚附近这些f-15上挂载的“sr”攻击力不容小觑,而且因为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更容易不分青红皂白追杀任何目标,之前已经有过一次被ai-120b尾追锁定的惊险经历,费希尔并不想再冒这样的险。
而且话说回来,和奋勇向前迎战俄国人的小伙子们不一样。上面指派给他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高加索死神”,其他的事情他其实都可以袖手旁观。
虽然几天以来。经历过若干次空中遭遇战,费希尔的确取得了好几个击坠战果,但也许是运气使然,他却一直没有和“死神”发生目视接触——对这一点他非常确定,在一大片米格机的海洋里,对于曾经和自己对阵过的几架“侧卫”,虽然bvr交战中不能根据情报系统提供的涂装去确定对手的身份,但是飞行员的敏锐直觉却一直在告诉他。那些驾驶“侧卫”的俄国佬都不是维克托*雷泽诺夫,因为他们的技术并无特别出色之处。
开战几个月以来,就取得了上百架的惊人战绩,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人一定是个无懈可击的空战天才,而这样的家伙是不会在任何一场对抗中松懈大意的。
自从来到土耳其参加战斗,不需要和俄国人硬碰硬的费希尔还没有击落过一架“侧卫”,但是从传达过来的战报分析。“高加索死神”一直在战线附近频繁出没,这样说来他们迟早都会在空中狭路相逢,哪怕他只是漫无边际的在空中游荡也是一样。不过作为阔别战争已久的王牌机师,在战场上游手好闲可不是他的风格,如果有可能,费希尔少校还是希望尽可能参与战斗。就像今天他所作的这样。
话说回来,显露出鲨鱼的锋利牙齿,才更可能吸引“死神”的注意,不是吗?
至于真的和维克托*雷泽诺夫遭遇之后,又要如何才能战而胜之。这种事情在脑袋里凭空想象是没有用的,一切还是要看到时的临机应变才行。
带着这样的想法。驾驶脾气暴躁的“敏捷鹰”平稳前飞,雷达上逐渐显现出若干个强弱不等的目标回波,切换扫描模式后少校发现敌机距离仍然在一百千米开外,显然俄国人的米格机已经就位,在黑海上空布下了漫长而严密的拦截线。
“台风行动”发动后的几天里,经过一连串高强度的战斗机对抗,北约战术空军的作战目标一直没有达成,付出了相当的战机与人员代价之后,却始终无法取得高加索战区的完全制空权。
天空中的较量没有分出胜负,地面上的战斗却是一刻不停,经过几天来的激战,北约部队已经进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海港城市巴统,这时候正在市区里和顽强的苏联第九集团军第27摩步师打一场残酷的巷战。伴随隆隆炮声和密集爆炸,地面部队的进展居然超过了一向作为进攻矛头的战术空军,这种情形在北约数十年战史上可算是闻所未闻,美国中央司令部为此特意敦促空军方面,务必要全力出击、支援陆军的进攻!
于是就像今天这样,一大清早就奉命出击,携带“小牛”导弹和各种制导炸弹的北约攻击机只能冒着被俄国战机追杀的风险一路向北,躲在空优战机后面见缝插针的向战线一侧渗透,采取并不怎么安全的超低空突防方式飞越激战正酣的空中火线,去响应地面部队火急火燎的火力支援呼叫。
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这样一味突击的作战行动自然充满了危险,挂满沉重弹药的攻击机一旦被米格机发现就很难逃脱打击;但是和机动灵活的攻击机相比,相对安全的巡航导弹打击方式却无法满足战场支援的严苛时效性要求——以九十年代的军事技术水平,bg-109“战斧”导弹从接到目标指示到完成一切发射准备需要数小时,等到慢吞吞的“战斧”导弹真正飞临战场上空,短促激烈的地面战往往都已经结束、目标也随之失去了打击价值。
突袭与反突袭,拦截与反拦截,高加索天空中的火爆较量几乎一刻不停;面对纷乱的战场形势和可怕的损失,这种注定将会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任何一方来说都需要超强的韧性、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坚持下来。
但是即便如此,今天的黑海上空,苏联前线航空兵的反击仍然气势十足。
飞越波涛起伏的黑海,迎着上午八点的刺目阳光,来自vvs第390前线歼击机团的一架架ig-29战机正编队南飞,在三千米以下高度保持密集编队接敌,蓝白色迷彩机身看上去矫健而干练,机翼下整齐挂载的灰白色导弹在阳光映照下微微泛亮。
接到空情警报后升空出击,这一队来自索契郊外野战机场的ig-29都没有携带机身中线的副油箱,它们保持八百千米的表速从低空接敌,准备在高空战机的掩护下搜索拦截那些到处乱窜的北约攻击机。和早期型ig-29相比,390团新换装的ig-29战机航程更远、动力性能也更加出色;接近一千八百千米的内油航程,在纵横跨度不过三百千米的黑海上空似乎有点多余,然而更多的燃油就意味着更长的滞空时间,在“台风行动”如火如荼、美国人攻势猛烈的当下是非常有用的一种优点。
“‘云台’呼叫‘雪豹’,‘纸鸢’在你们的十点钟方向,距离一百一十、高度七千;注意保持队形,编队间距疏开到两千米,完毕。”
“‘雪豹’收到,疏开间距到两千米;重复一遍,‘雪豹’收到,完毕。”
升空后一路向南飞行,担任前出拦截任务的390团米格机队并未直接与地面导引台联系,而是在高空担任警戒任务的一组su-27双机指挥下前进接敌。
在北约空中压力的威胁下,苏联高加索战区的空军指挥导引网络频繁遭遇袭击、许多节点受创而无法工作;此外作为红空军梯次配置战术的主要指挥力量,vvs地面导引网的负荷已经很重,也没有办法完全整合黑海沿岸的所有雷达台站、向所有一线战机提供全面及时的空情信息。
地面导引难以指望,红空军的a-50预警机数量又不足以覆盖所有空域,在战火烧遍南方天空的当下,vvs之前一直在摸索演练的小规模战术指挥控制体系,就开始投入实战并发挥作用。
就像现在的情形,在两千米低空飞行的一队ig-29战机之后,身处六千米高度的一组su-27双机同样在以八百千米时速巡航,前面是一架仿佛带路一般的su-27单座型在领飞,光洁崭新的浅色迷彩机体,与占位略为拖后、身上油渍斑斑的大头型su-27ub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反差。
坐在崭新的su-27战机里,动作娴熟的使用机载设备与su-27ub长机保持联系,驾驶员科罗廖夫的操控还有几分生疏,他不时摘下手套翻弄摊在膝盖上的一本大字体手册,从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去尝试着寻找一些帮助。在紧张的作战间隙做这种事,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笨拙的生手,其实这架崭新战机的操控他早已经驾轻就熟,带上手册无非也就是寻找一些安心感而已。
毕竟配合长机遂行战场指挥,他执行这种任务也还没有几天。
“呼叫‘云台’,数据传输情况良好。——我这儿没有发现新的目标,是否尝试搜索方向一百到一百一十?”
“呃……我想一想,”
紧随其后的su-27ub战机座舱里,坐在高出前排、视野良好的后排座椅上,空中指挥员瓦西里*扎哈罗夫少校两眼凝视仪表面板上的大型显示屏,他切换一下频道与其他指挥小组联络,然后才响亮的给出回应:
“‘云砧’已经在照看了,我们还是盯住十一点钟方向。——‘火眼’,你现在的存油多少?我们预计还要飞行约九十分钟,完毕。”
〖
一路向北加速疾飞,“敏捷鹰”很快远离了身后的土耳其海岸。
驾驶动力充沛的f-15s/td战机接近战线,和之前的作战方式一样,哈罗德*费希尔不需要跟随大队战机的步伐,而是独自一人执行自由度很高的游猎作战。
按照e-3a预警机传来的空情信息,少校开启an/apg-70雷达进入vs模式,很快发现了附近天空中的友军战机;进行了短暂的空中联络、确认iff系统正常工作,他继续保持马赫零点八五的速度在四千米高度巡航,远远跟随高空中第八联队的一大批“鹰”式战机向北方战线接近。
按照断续刷新的空情信息,确认邻近空域的所有战机都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少校才真正进入了状态,准备集中全副精神迎击敌人。
在紧张激烈的天空战场上,像他这样单枪匹马在空中伺机而动,看上去似乎是王牌约定俗成的一种行动方式,却很有可能因为iff识别问题而遭遇友军的误击。和俄国人使用的aa-10“杨树”不一样,少校很清楚附近这些f-15上挂载的“sr”攻击力不容小觑,而且因为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技术、更容易不分青红皂白追杀任何目标,之前已经有过一次被ai-120b尾追锁定的惊险经历,费希尔并不想再冒这样的险。
而且话说回来,和奋勇向前迎战俄国人的小伙子们不一样。上面指派给他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高加索死神”,其他的事情他其实都可以袖手旁观。
虽然几天以来。经历过若干次空中遭遇战,费希尔的确取得了好几个击坠战果,但也许是运气使然,他却一直没有和“死神”发生目视接触——对这一点他非常确定,在一大片米格机的海洋里,对于曾经和自己对阵过的几架“侧卫”,虽然bvr交战中不能根据情报系统提供的涂装去确定对手的身份,但是飞行员的敏锐直觉却一直在告诉他。那些驾驶“侧卫”的俄国佬都不是维克托*雷泽诺夫,因为他们的技术并无特别出色之处。
开战几个月以来,就取得了上百架的惊人战绩,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人一定是个无懈可击的空战天才,而这样的家伙是不会在任何一场对抗中松懈大意的。
自从来到土耳其参加战斗,不需要和俄国人硬碰硬的费希尔还没有击落过一架“侧卫”,但是从传达过来的战报分析。“高加索死神”一直在战线附近频繁出没,这样说来他们迟早都会在空中狭路相逢,哪怕他只是漫无边际的在空中游荡也是一样。不过作为阔别战争已久的王牌机师,在战场上游手好闲可不是他的风格,如果有可能,费希尔少校还是希望尽可能参与战斗。就像今天他所作的这样。
话说回来,显露出鲨鱼的锋利牙齿,才更可能吸引“死神”的注意,不是吗?
至于真的和维克托*雷泽诺夫遭遇之后,又要如何才能战而胜之。这种事情在脑袋里凭空想象是没有用的,一切还是要看到时的临机应变才行。
带着这样的想法。驾驶脾气暴躁的“敏捷鹰”平稳前飞,雷达上逐渐显现出若干个强弱不等的目标回波,切换扫描模式后少校发现敌机距离仍然在一百千米开外,显然俄国人的米格机已经就位,在黑海上空布下了漫长而严密的拦截线。
“台风行动”发动后的几天里,经过一连串高强度的战斗机对抗,北约战术空军的作战目标一直没有达成,付出了相当的战机与人员代价之后,却始终无法取得高加索战区的完全制空权。
天空中的较量没有分出胜负,地面上的战斗却是一刻不停,经过几天来的激战,北约部队已经进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海港城市巴统,这时候正在市区里和顽强的苏联第九集团军第27摩步师打一场残酷的巷战。伴随隆隆炮声和密集爆炸,地面部队的进展居然超过了一向作为进攻矛头的战术空军,这种情形在北约数十年战史上可算是闻所未闻,美国中央司令部为此特意敦促空军方面,务必要全力出击、支援陆军的进攻!
于是就像今天这样,一大清早就奉命出击,携带“小牛”导弹和各种制导炸弹的北约攻击机只能冒着被俄国战机追杀的风险一路向北,躲在空优战机后面见缝插针的向战线一侧渗透,采取并不怎么安全的超低空突防方式飞越激战正酣的空中火线,去响应地面部队火急火燎的火力支援呼叫。
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这样一味突击的作战行动自然充满了危险,挂满沉重弹药的攻击机一旦被米格机发现就很难逃脱打击;但是和机动灵活的攻击机相比,相对安全的巡航导弹打击方式却无法满足战场支援的严苛时效性要求——以九十年代的军事技术水平,bg-109“战斧”导弹从接到目标指示到完成一切发射准备需要数小时,等到慢吞吞的“战斧”导弹真正飞临战场上空,短促激烈的地面战往往都已经结束、目标也随之失去了打击价值。
突袭与反突袭,拦截与反拦截,高加索天空中的火爆较量几乎一刻不停;面对纷乱的战场形势和可怕的损失,这种注定将会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任何一方来说都需要超强的韧性、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坚持下来。
但是即便如此,今天的黑海上空,苏联前线航空兵的反击仍然气势十足。
飞越波涛起伏的黑海,迎着上午八点的刺目阳光,来自vvs第390前线歼击机团的一架架ig-29战机正编队南飞,在三千米以下高度保持密集编队接敌,蓝白色迷彩机身看上去矫健而干练,机翼下整齐挂载的灰白色导弹在阳光映照下微微泛亮。
接到空情警报后升空出击,这一队来自索契郊外野战机场的ig-29都没有携带机身中线的副油箱,它们保持八百千米的表速从低空接敌,准备在高空战机的掩护下搜索拦截那些到处乱窜的北约攻击机。和早期型ig-29相比,390团新换装的ig-29战机航程更远、动力性能也更加出色;接近一千八百千米的内油航程,在纵横跨度不过三百千米的黑海上空似乎有点多余,然而更多的燃油就意味着更长的滞空时间,在“台风行动”如火如荼、美国人攻势猛烈的当下是非常有用的一种优点。
“‘云台’呼叫‘雪豹’,‘纸鸢’在你们的十点钟方向,距离一百一十、高度七千;注意保持队形,编队间距疏开到两千米,完毕。”
“‘雪豹’收到,疏开间距到两千米;重复一遍,‘雪豹’收到,完毕。”
升空后一路向南飞行,担任前出拦截任务的390团米格机队并未直接与地面导引台联系,而是在高空担任警戒任务的一组su-27双机指挥下前进接敌。
在北约空中压力的威胁下,苏联高加索战区的空军指挥导引网络频繁遭遇袭击、许多节点受创而无法工作;此外作为红空军梯次配置战术的主要指挥力量,vvs地面导引网的负荷已经很重,也没有办法完全整合黑海沿岸的所有雷达台站、向所有一线战机提供全面及时的空情信息。
地面导引难以指望,红空军的a-50预警机数量又不足以覆盖所有空域,在战火烧遍南方天空的当下,vvs之前一直在摸索演练的小规模战术指挥控制体系,就开始投入实战并发挥作用。
就像现在的情形,在两千米低空飞行的一队ig-29战机之后,身处六千米高度的一组su-27双机同样在以八百千米时速巡航,前面是一架仿佛带路一般的su-27单座型在领飞,光洁崭新的浅色迷彩机体,与占位略为拖后、身上油渍斑斑的大头型su-27ub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反差。
坐在崭新的su-27战机里,动作娴熟的使用机载设备与su-27ub长机保持联系,驾驶员科罗廖夫的操控还有几分生疏,他不时摘下手套翻弄摊在膝盖上的一本大字体手册,从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去尝试着寻找一些帮助。在紧张的作战间隙做这种事,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笨拙的生手,其实这架崭新战机的操控他早已经驾轻就熟,带上手册无非也就是寻找一些安心感而已。
毕竟配合长机遂行战场指挥,他执行这种任务也还没有几天。
“呼叫‘云台’,数据传输情况良好。——我这儿没有发现新的目标,是否尝试搜索方向一百到一百一十?”
“呃……我想一想,”
紧随其后的su-27ub战机座舱里,坐在高出前排、视野良好的后排座椅上,空中指挥员瓦西里*扎哈罗夫少校两眼凝视仪表面板上的大型显示屏,他切换一下频道与其他指挥小组联络,然后才响亮的给出回应:
“‘云砧’已经在照看了,我们还是盯住十一点钟方向。——‘火眼’,你现在的存油多少?我们预计还要飞行约九十分钟,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