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逃过一劫

等他一听出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后,齐王一愣。

此一刻的他气坏了,恨不得把办事的人揪过来,打一顿再说。

这他娘的干的是什么事?

啊!

弄了一个祸害。

还被当事人抓个正着。

昨天晚上他知道郑王的儿子找不到时,还美滋滋的。

觉得这一回郑王铁定完蛋。

郑王妃只怕是不行了。

只是想想,他就暗中乐着。

该!

一个个想着和他抢大位!

终于遭到报应了吧!

要是他早知道孩子落在自己手里,早就命人把郑王的儿子送走。

而不是留在那里。

可恨啊!

那些负责买卖的人都是蠢猪。

竟然看不出来,那个孩子的身份?

猪啊!

齐王双眼冒火,在心里大骂手下人蠢。

就是看不出来身份,也应该发现孩子穿的衣服很少见。

等一听说,京城里的郑王孩子丢了。

还能不明白怎么一回事?!

蠢猪!

齐王再一次在心里骂着。

而且是越想越气,曾经有一个对手的把柄,就落在他的手里。

结果没有注意。

煮熟的鸭子拍拍翅膀飞了。

这种得而复失的怒火,在齐王心头燃烧着。

于是整个人处于怒火中。

和那种应该具有的心虚是根本不同。

皇帝一看,倒是有些犹豫,难道他误解了齐王?不是齐王做的?

其他人却在心里冷笑,臭不要脸的齐王现在又在演戏。

这个小子,看上去是二百五,其实心里很有数。

就在这时,皇帝放下手里的茶盏。

终于把气得不行的齐王从愤怒中惊醒过来。

他为时已晚地想起来,那些蠢猪把这个孩子留下。

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有可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怎么办?

他后背上的冷汗直冒。

就是再神经大条的人,也知道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他同时知道,这件事绝对是不能认。

要是认下,绝对是被踢出候选人。

没看见那些兄弟们一个个眼睛,都绿着嘛?

要是这一次跑不掉,绝对没有好结果。

齐王决定一口咬定一件事:他根本就不知道。

这么一想后,他跪在地上,开始了辩解。

“是,天上人间是儿臣的产业,这我承认。”

“但那个庄子里买卖人口的人,可不是我的手下人。”

“绝对是有人,打着儿臣的旗号。”

在说话时,齐王暗中庆幸,早年为了预防万一,并不是所有产业都在他的名下。

很多是在他心腹手里。

万幸!

“我看不对吧!那些人可是特意搜罗美人胚子,以供你的天上人间挑选。”燕王说。

“切!我的天上人间,都是从各个地方选出来的女妓。”

“根本就不需要,买幼童去调教。”

“自然有调教好了的良材,送上门来。”齐王反驳道。

这一刻的他,选择性遗忘自己的红粉知己说过的话:要是从小调教的人,会心里向着齐王。

他听后,感觉很对。

就暗搓搓地行动起来。

甚至在他的指挥下,买卖孩童的力度加大。

“父皇,那个庄子的人等,绝对不是儿臣指使的。”说话的人简直恨不得要对天发誓。

说完,齐王以头叩地。

但没有几个人相信。

其他王爷相互对视一眼,心说:就是他不知道,但那些人的确是一直仗着他的名头,无往不利。

而皇帝在从禁军那里,拿到账本后,发现有那么多孩子被买卖后,大怒。

再加上其他儿子说,连京城里,都有好几起强卖孩童的事情。

那到了地方上,岂不是更加厉害?

尤其是孙子的遭遇,让皇帝难得动了怒火。

竟然打上自己孙子的主意。

只要是沾点边的,一个都跑不掉。

就连那个抱走小皇孙的家伙,后来也被揪出来,被郑王凌迟弄死。

皇帝还说做得好。

只是这一刻,皇帝看着齐王一时间有些犹豫。

是不是这个孩子?

齐王自然感觉出来,就接着一口咬定自己冤枉,和他没有关系。

并不是他下令做的。

就算是天上人间有什么问题,最多是他御下不严搞出来的。

后来还对天发誓,天地良心,真的不是他。

这就有些怪了。

跟着事情有了戏剧化的反转,那个被抓住领头的人,竟然一口咬定他是赵王的人。

赵王大怒。

因为他正在看热闹,怎么事情跑到他的头上?

根本就不是他的人。

他都不认识。

但那个人咬出来赵王后,就死掉。

这下子热闹起来。

赵王原本看个热闹,结果一盆脏水泼过来。

跟着其他王爷,也被人泼上脏水,包括受害者郑王。

皇帝一看,这不对劲。

他的儿子里只要是长大的,一个都没有跑掉。

那么齐王的嫌疑大减。

让他回去自省一个月,不准出府门。

ENNNNN

牛掰!

余颖作为吃瓜看客,是有上帝视角,看得很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她可是一直盯着的,那些人都是成芳的人。

而成芳则是和齐王勾搭上的。

所以齐王跑不掉。

两个都是垃圾。

另外,就是那个成芳令人刮目相看。

原本成芳出来时是有些鲁莽,余颖也不怎么太过在意。

琢磨着是不是初来乍到,自我感觉太好,所以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等到吃点苦头后,就不会瞧不起土著。

土著中聪明人不少。

跟着发现她为了取得胜利,什么手段都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此刻最令人奇怪的,为什么那些人都改口了?

然后给那些王爷泼脏水。

给齐王解决了难题。

这一点,成芳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这位具有邪教教主的潜质?具有洗脑大法?

这不怎么可能。

如果时间长,是可能洗脑成功的。

君不见有传销组织成员,被解救出来后,还惦记着传销。

但她用了那个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如此听话,简直就不怎么对劲。

这个成芳身上,一定还有着别的秘密。

余颖是有些兴趣看看。

这一次事件后,皇帝发现儿子们之间,各自有了小团体。

齐王被自己兄弟全员排斥。

买卖孩童的事情,他们都认为和齐王有关系。

偏偏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齐王仅仅被禁足一个月。

反而他们这些无辜者都咬了一遍,被泼了不少脏水。

这其中郑王是最恼火的。

自己儿子被卖,竟然被指为罪魁祸首。

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郑王怎么可能是如此丧心病狂?

郑王在丢失儿子后,差点急疯。

绝对不可能。

后来郑王特意去皇帝那里去讨旨。

他要求去善后。

这次查出来被买卖的孩童里,还有强抢的。

因为孩子长得十分漂亮,有人就入户抢劫,把孩子抢走。

最丧心病狂的是,当着孩子面把人家父母打死,把孩子抢走。

可以说,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更差。

听到这个消息,让皇帝也感觉到可怕。

怎么办?

这是在挑战社会规则。

皇帝问了一下郑王打算怎么善后。

尤其是怎么刹住坏风气。

有些人家固然不愿意卖孩子。

但也有人家恨不得把家里漂亮的女孩都卖掉,因为给的钱多。

卖了家里的漂亮女孩,就可以发家致富。

家里的人,一个个就会过上好日子。

至于那些被卖掉的孩子一个个是去哪里?

那些人根本就不在意。

据郑王所知,这种卖孩子的人里,不乏所谓读书人。

原本他们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事生产,自然是钱财十分紧张。

读书是极为费钱的。

书本、笔墨纸砚、考费等等都要钱。

那么漂亮的儿女,可以换一大笔钱,很合适。

这么做的人还真的不少。

郑王知道后,觉得这种读书人就是真的考上进士,也不行。

连儿女都不在意的人,还在意什么?

郑王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

在他们眼里,一个进士都不算是什么。

更何况是举人、秀才。

都是蝼蚁。

但普通老百姓里,秀才已经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想要成为一个秀才。

那么,有必要考虑一下品德问题。

郑王就给皇帝说,建议这一次官府的人,加大了对买卖人口的管理。

另外,他还建议出了一条新规定:那种家里卖了儿女的人家,三代不允许参加科考之类的考试。

这就是卡住那些想要参加科举的人。

有人不服气。

结果被劝说:父母爱子女那是天生的,如果连儿女都不爱,怎么让那些人当官后,爱民如子?

难道他不会为了钱财,把治下的子民也有机会给卖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有前科。

这种人绝对不可以当官。

还别说,这一个措施出来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让那些为了钱,就把女儿卖到青楼里的歪风一下子止住。

虽然还是有买卖人口的。

但那种家里还过得下去,只是为了钱,把孩子推进火坑里的行为大为减少。

在新规定后,那些卖女求富的,大多是被人嘲笑。

那些还有些良心的,就要求赎回女儿的。

也有人带着钱离开这里,重新开始。

而剩下的人,大都是没有地方可去,他们太小。

皇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做。

还是郑王妃出面,建立一所专门收养这些孩子的地方。

对于郑王夫妻,皇帝是比较信任。

怎么也不会,把自己独生嫡子卖了。

成芳终于躲过这一次劫难后,松了一口气。

因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底下人,竟然买了一个王爷的儿子。

最终搞得所有的计划夭折。

让她知道,就是有了金手指,也不是万能的。

不得不另外想办法。

这其中余颖起的什么作用,就没有人发现。

她很满意。

这是为了杨家的安全。

齐王在这件事情吃亏不小。

幸亏那些人一顿攀咬,让其他王爷也跟着倒霉,

但这些人都知道,一定是齐王。

所以一个个都是在各个方面,给齐王下绊子。

让他成为一个靶子。

齐王又气又怒,又不得不忍着,一时间不敢乱动。

加紧和成芳商量怎么办?

他们两个各有自己的打算,但此一刻是相互帮助的。

余颖并不认为成芳会收手。

因为看得出来,她是很善于抓住一切机会。

如果说余颖初次见到她时,她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女郎。

还自我以为自己就是天道之女,可以到哪里,都是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现实活生生地给她上了一课。

她自傲的一切,并不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

有些的人家,根本就不搭理她。

这一点是始料未及。

其实在她心里,很想和余颖拉上关系。

要知道这位杨家姑奶奶和皇帝的关系很好,好到让杨家颇为沾光。

甚至杨陵都有了爵位(关于这一点,是大误,皇帝是因为粮食增产问题给予的爵位)。

但其他人不知道。

让不少人觉得她和皇帝有不得不说的关系。

其实余颖就只见过一次皇帝。

还是在杨家。

周围有不少人跟着。

而皇帝之所以想要见她,就是听说这位在道术上有些造诣。

就想要问问,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那种令人念念不忘的长生不老药?

结果,余颖毫不客气地点出来。

那是假的消息。

这世上就没有长生不老药。

这个结论让皇帝很是失望,有心想要发脾气。

但被余颖看了一眼,就整个蔫了。

他自然看出来,这个道姑可不是没有本事的人。

搞的皇帝后来也不愿意看到余颖,感觉自己的气势被压制。

看见这位,就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

皇帝自然不想被人压制,就不怎么喜欢看见余颖。

余颖也不愿意见到他。

相见两厌的结果,就是相互不见。

可后来皇帝在和杨陵闲谈时,才发现余颖在制药上也有造诣。

甚至编制了一部药典。

对此,皇帝是很有些想法的。

如果有一个药典出来,那么真的很好。

一高兴后,他就专门送给余颖一些东西,算是贿赂一下她。

这件事传出去。

在有心人眼里,很平常的事情愣是变质。

多了几分桃色。

在外人看来,怎么看都感觉皇帝已经是移情别恋,新宠就是杨家姑奶奶。

不然,皇帝怎么会给一个老女人送东西?

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人认同。

余颖根本不搭理这种流言。

这种桃色新闻,要是有脑子的绝对不信。

相信流言的人就是笨蛋。

那么和笨蛋解释?

是白费力气。

根本就解释不清楚。

越是解释,越是被他们认为是掩饰。

那么既然是这样,根本就不必说。

其实真正亲近皇帝的人知道,对于这位杨家姑奶奶,皇帝是本着不可得罪的想法。

因为修道之人不好惹。

好在余颖说,就没有收到一个合适的徒弟。

就连杨家的人也是一样,没那个资质。

尤其是人间帝王,更加没有可能。

皇帝知道后,是心里好很多。

他知道那一次有人来犯时,就很好奇。

从案卷里,他看出来杨家人早做准备,以应付敌人。

心里是十分好奇。

后来影绰绰地知道有人能够能掐会算,直接拒敌于门外后。

对此,皇帝是有些担心的。

这种能人异士会不会让皇朝出现动荡不安的状况?

而且那种人要是很多。

岂不是很麻烦?

皇帝刚开始听说时,都想着怎么探探底。

好在他没有马上行动,因为生怕这位会察觉。

这位可不是书本的人物。

后来他和余颖见面后,旁敲侧击一番,才知道她之所以能掐算出来,是因为一时间心血来潮。

感觉出来有人想要对付她,才让人准备好。

并不是真的算出来的。

皇帝放心了。

如此说来,她对于大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

但对这种很玄的事情,他是有些畏惧的。

等知道能修成道术的人,属于那种很少很少的人。

后来又发现。

道教的无为而治,在余颖身上倒是很明显。

还有杨家人在,算是人质。

皇帝渐渐很放心。

而且感觉自己是天命之主。

手下才会人才济济。

杨陵才会把农业发展得很好。

皇帝是美滋滋的。

但京城里的人,并不知道内情。

只知道皇帝很看重余颖,反感觉要是能和她拉上关系,说不定会有好处。

对于这种想要拉关系的,余颖没有时间去管。

因为她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