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半躺半卧睡在一张软榻上,给两个太监抬了进来。郭侃双手按住软榻,就要撑起身子,忽必烈大手一伸,按在他肩上,道:“忠和,免了。”郭侃喉头发出咕咕的声音,忽必烈点点头,意示明白他是在向自己请罪。
忽必烈扶着郭侃靠在软榻上,道:“朕把忠和请来,是想和忠和商量一下。忠和,朕以为,就目前形势来说,东线最为危急,不过那里有贴木儿、巴布尔,还有三弟赶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事情。西线,有阿术和张弘范,虽是不利,亦能支撑。最让朕担心的是南线,南线南朝有数十万大军,朕估计,南朝必然会趁三弟大军真正发挥作用之前下手,忠和,你以为派谁去合适?”
想了一下,郭侃在纸上写道:“臣愿往。”
郭侃现在残疾得成了废物,但是他的头脑没坏,才情仍在,要是把他派往南线是最好,忽必烈摇头道:“忠和,你身体欠佳,不宜过渡操劳,就不用去了。”
摇摇头,郭侃在纸上写道:“皇上,臣去为宜。”
就目前来说,忽必烈身边并非没有独挡一面的人,比如贴木儿,巴布尔都是不错的人才,可是他们已经陷在东线,除了郭侃外还真找不出来一个人来,对于这点忽必烈也是明白,沉吟了一阵,道:“忠和如此忠心王事,朕心甚慰。只是,太也劳累忠和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诸葛亮的名言,意思是说他会尽忠到底。
对于这点,忽必烈并不怀疑,道:“忠和是朕的大忠臣,朕信得过。忠和,现在的情势,对于朝廷来说有利,也有不利。不利的是,要是南朝在短期内动手,三弟的军队还没有发挥出作用,问题就麻烦了。有利的是,朝廷在得到三弟的援军之后,实力大增,只要三弟的军队发挥作用,这胜局就定了。忠和,在先前朝廷处于不利境地,你们这些汉臣就没有想过投靠南朝吗?”
郭侃提笔在纸上写道:“臣不敢。”
郭侃忠臣,没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忽必烈信得过,点头道:“忠和,你给朕说实话,你们这些汉臣有没有希望南朝取胜?”
点点头,郭侃在纸上写道:“臣也是汉人,汉人的朝廷北伐,光复中原臣心中所愿!”
看了郭侃写的字,忽必烈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叹道:“忠和,从你祖父追随太祖起,你们郭家已经三代在朝廷为官,你们的汉人情结就这么难以斩断?”
“谢皇上隆恩眷顾郭家三代,臣无限感激!臣毕竟是汉人,这是臣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臣的祖父是汉人,臣的父亲是汉人,臣也是汉人,臣的后人还是汉人!”郭侃轻叹一声,在纸上如是写道。
这话要是换个人,必然会暴跳如雷,忽必烈却只是微微一笑,很是赞许道:“不忘根本的臣子才是真正的忠臣!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现在的南朝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正是你们汉人期待了百年才出的一代明君,你就没有想过投靠过去吗?以忠和之才,要是回到南朝,必然是高官厚禄,还会有一个美好的名声,你为什么不做呢?”
郭侃缓缓摇头,在纸上写道:“南朝招臣数次,都给臣拒绝。”
这也是事实,忽必烈知道,问道:“忠和为什么拒绝你们汉人朝廷的招降?”他还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吾已胡服!”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李陵的名言。
李陵本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围歼他。李陵且战且退,一直打到快到汉境,匈奴单于都拿他没办法,准备放弃全歼他的打算。就在这时,一个叛徒出卖了李陵,把李隽的困境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整军再战。李陵不想让士卒无谓而死,把士卒遣散,投靠了匈奴。
李陵投靠匈奴,本来是想找到机会反水。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姓李的汉人军官教匈奴军队汉军的战术,这事给西汉的间谍发现了,却误以为是李陵干的,汉武大帝一怒之下,把他的家人全给杀了。从此以后,李陵绝了回归的念头。
到了汉宣帝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又恢复了强盛,汉宣帝决定把汉武大帝击胡的大业进行下去,对匈奴大举用兵,进行战略追击,派人招降李陵。李陵和汉使见面后,谈了一阵话,汉使提到要他重回汉朝一事,李陵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出了一句话“吾已胡服!”
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虽是汉人,但他毕竟投降了匈奴,不打算再回归汉朝了。李陵说到做到,他在匈奴过完一生,没有向匈奴出过一条计策,比起李广利这些叛徒好了许多。他死后,他要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汉界,还立了一块碑,就是《杨家将》里面杨老令公撞死的那块碑。
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在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荡,他真的是很想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汉朝,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异国之地。
对于郭侃这种复杂的心情,忽必烈也能理解,沉默了一阵,才道:“有情有义,不忘根本,才是一个大忠臣所能具备的可贵品质。忠和,南线之事朕就托付给你了。”感叹道:“朕之得忠和,无异于先主之得孔明。”
“谢谢皇上。”郭侃含着热泪在纸上写道。要是换个人,可以想象得到,在知道了郭侃心里的真实想法后,绝对是不会派郭侃去南线。而忽必烈还非常放心,没有过人的气度是不可能做到这点,任谁都会感动。
让郭侃感动的事情还没有完,忽必烈接着道:“忠和,要是情况不对,你可以归顺南朝。你放心,朕不怪你,会善待你的家人,会把你的家人送来与你团聚。”
郭侃这次没有写字,而是靠在软榻上哭了起来。
忽必烈也是鼻子发酸,拍拍郭侃的肩头,什么话也没有说。离愁别绪之情笼罩在屋里。
也许是忽必烈感到这是他和郭侃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才说了这么多的话,其中有好多是不该说的话,但却是最知心的话。
XXXXXXXXXXXXXXXXXXX
“起床了!你们这些贪睡的家伙,快点起床。”一个个军官在军营中大吼大叫,把那些在睡梦中的军卒给惊醒过来,手忙脚乱地穿衣。
一个军官大手一伸,一巴掌拍在一个正在打呵欠的士卒肚子上,骂道:“就是猪都给吵醒了,你还打呵欠,我帮你打。”右手一伸,就要再次拍下去,士卒好象火烧了屁股似的,一下从床上跳起来,道:“不要打了,我醒了。”嘀咕道:“我又不是猪,干嘛骂人家是猪。”
“只有猪才象你这样贪睡。”军官反驳道:“动作快点,马上开饭了,去迟了吃不了饭,战死了也是个饿死鬼。”大步走向另一张床。
在军官们的努力下,不一会儿功夫,熟睡中的军卒们全部起床,穿好衣服。
“全体集合。”军官一声令下,冲锋号一响,军卒们跑步而来,很快就拍好队列。
李隽在廖胜功,赵良淳的陪同下,站在当地,看着集合的军队。李隽在宋军眼中具有神明一般的地位,也许他的地位比神明还要高上几分,士卒看见他无不是心气大振,齐声欢呼道:“皇上万岁!”
挥挥手,将士们安静下来,李隽进行战前演说道:“将士们: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叫中原,是华夏的腹心之地!一百年前,女真南下,二帝被俘之后,这片土地就沦于异族之手。现在,朕率领你们打回来了!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收复了广大的地区,这都是你们英勇行为的最好回报!现在,北伐以来的第一次会战就要开始了,你们的英勇行动将流传后世!你们的子孙将铭记你们的英勇!将士们,用你们的英勇行动报仇雪恨!”
大手一挥,在军官的指挥下,士卒跑向食堂,开始饱餐战饭。
“皇上有旨,只准吃八分饱,违令者打三十军棍!”军官在食堂巡视,一遍又一遍地传达着李隽的旨意。一般来说,在大战之前,是要将士们放开肚子吃,但李隽考虑到这是大战之前的最后一顿饭,吃得太饱了反而不利,才下令只吃八分饭。
为了把李隽的旨意最好地贯彻下去,除了进行定量发放食物外,还派人专门监管。因为人不同,食量也不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吃得少,要是仅仅是定量的话,会有遗漏,会出问题。
北伐以来,胜利不断,捷报频传,士气高昂,对于将士们来说打仗和喝南瓜汤一样容易,李隽下达了作战命令,那就是意味着胜利,无不是振奋异常,大口扒饭,吃得异常欢快。
饱餐战饭的将士们全副武装,在将领军官的指挥下进入出发阵地,消失在夜空中。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太好了,伊儿汗率领军队来援救我们了。”巴布尔把巴掌大一块纸一下递给贴木儿,很是兴奋地道:“伊儿汗能征善战,策出无方,有了他的救援,我们必胜无疑。”
旭烈兀虽已二十年没有东归了,但是他的大名蒙古人没有不知道的,都知道他只带了十万人出发,却创造了扫平中东的军事奇迹,灭国无数。旭烈兀也因此而成为蒙古人心目中的英雄,他来到中原,那么也就意味着胜利,要巴布尔不高兴都不行。
贴木儿把情报看了一遍,也是振奋之极地道:“伊儿汗率领三十万大军压到东线来,南朝皇帝就是再厉害十倍也是无济于事。来,我们来好好合计一下,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打?”
旭烈兀的名声太响亮了,桑哥,史天泽,赛典赤,赛音诺他们无不是眼睛里放出光来,好象快死的人突然见到神医似的。
兴奋中的巴布尔和贴木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旭烈兀给他们耍了一个花招,旭烈兀只带了不到三万人的军队来到东线,哪里是三十万大军。旭烈兀之所以夸大数字,那是为了给巴布尔他们提气,要他们坚守到底,这就是兵法之中的诡道。要是旭烈兀实话实说的话,估计巴布尔他们不是很泄气的话,也是底气不足,撒个谎,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伊儿汗三十万军队压到东线来,那么也就是说西边可以高枕无忧。”史天泽率先发表看法,道:“我估计,南朝为了阻击伊儿汗的大军,在西边必然部署了大量军队,那么南朝的东边兵力相对薄弱,我们应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他不愧是老将,作战经验丰富,一下就想到这上面了。
巴布尔点头道:“史将军,你的主意很不错。我们向西派出一支军队,造成一种声势,要南朝误以为我们是要全力向西突围,去和伊儿汗汇合。如此一来,南朝就会全力封堵口子,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到西线。而我们的另一支军队悄悄前进,去东边,打南朝一个措手不及。”
“好一个声东击西!”贴木儿很是赞同,信心十足地道:“等我们冲出了包围圈,再回过头来反包围南朝,和伊儿汗一道,来个东西夹击,彻底吃掉南朝的军队,活捉南朝皇帝。这事要快,我们马上行动!”
不得不承认,巴布尔和贴木儿的确是一等一的人才,他们根据情报很快就制订出这样一个既能脱困,又能反败为胜的计划,非常不容易。当然,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他们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旭烈兀骗了他们。
XXXXXXXXXXXXXXXXXXX
李隽站在高岗上,他身边有廖胜功,赵良淳和朱瑞祥。李隽望着蒙古军营,很久没有说话,此时正是黎明之前,最是黑暗之时,蒙古军营中除了刁斗之外,什么也没有。
朱瑞祥忍不住了,问道:“皇上,臣就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臣把火炮部署在这个狭长地带上,还把火炮部署在三面,做成一个箱子。皇上,臣以为,我们的火炮可以再向前靠点,在步兵发起进攻前来个火力准备,把鞑子的营地先犁上几遍再说,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打法,从来没有失误过。”
李隽收回目光,拍拍身边的火炮,道:“火炮的确是个好东西!按你说的打,未尝不可。不过,那也太费事了点,效果不会太好。做成一个箱式阵地,是为了更好地打击鞑子。廖将军,你给朱将军解释一下。”
“遵旨。”廖胜功领旨,对朱瑞祥道:“朱将军,要是照你说的那样打的话,会很费事。这一仗与以往的打法之所以不同,没有在战斗打响之前进行足够的火力准备,那是因为鞑子会自动送上门来,会钻进这个狭长地带。到时,步兵从后面打过去,扎住口子,你的炮兵就可以发威了。我可以预言,到时你的火炮一炸一大片。”
朱瑞祥想也没有想,脱口问道:“那是为什么?鞑子为什么会自动送上门来?”这事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由不得他不好奇。
赵良淳给他解释道:“朱将军,要是你是旭烈兀,你奉命来解围,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给贴木儿他们送信去,要他们坚守,等我到来。”朱瑞祥沉思着道:“这样说不好,也许他们会不做拼死抵抗,在我没有赶到之前就给朝廷歼灭了。还是夸大一点好,不说我带了三万军队,说我带了十万,不二十万,干脆说三十万得了。贴木儿他们一听,必然是大喜过望,会死守到底。”
李隽很是赞许他的分析,道:“张大其词固然好,也有不利之处。要是你是贴木儿,你会怎么做?”
“固守待援!”朱瑞祥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跟着就否决了,道:“这样不好,太被动,应该想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法子。对了,我可以一面派军队向西,造成一种准备向西突围的声势,另一支军队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向东推进,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突出重围,再反包围朝廷。”顿了顿,道:“好阴险的招。”
李隽笑言道:“招是高招,就是实力不足,会实得其反。”
到了这份上,李隽要求如此部署的答案呼之欲出了,朱瑞祥无限钦佩地道:“皇上圣明!如此一来,只要把鞑子的退路切断,就成了关门打狗之势。火炮一响,一打一大片!”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