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大早上,皇帝叶翀果然收到书信,他正好奇,是什么事情,需要他的璟儿这么急切,还以这样的形式。
他展开信封,就见:
父皇大人,展信佳。因今日雪大,不易出门,故以此与父皇说。昨日儿臣于兴德宫外见太妃娘娘,观其气色,精神焕发。果然,皇叔一回来,太妃娘娘无恙,果真比太医还神。另,儿臣第一次见皇叔,便觉皇叔深不可测,颇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之势,不愧是我大邺边军第一人。父皇有此弟乎,幸哉;儿臣有此叔乎,荣焉。敬拜!
皇帝看完之后,皇帝看完之后,将信纸放在桌上,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容。他心想:这孩子倒是有些眼光。不过对于端王一事,他眼神变得深沉起来。
“来人!”皇帝唤道。
“陛下有何吩咐?”内侍总管立刻上前听命。
“传朕旨意,命端王入宫觐见。”皇帝下令道。
“遵旨!”内侍总管领命而去。
皇帝靠在龙椅上,心中暗自盘算:端王,你究竟意欲何为?朕倒要看看,你这只狐狸尾巴能藏多久
“这小子竟然对端王如此警觉,看来确实长大了。但他所说的‘造反’一事,是否真有其事呢?”想到此处,皇帝决定亲自试探一下端王。
底下人很快便来回话,说“端王来了。”皇帝设宴召见端王。
宴席之上,皇帝看似随意地问道:“八弟啊,近日朕听闻你在军中威望颇高,将士们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端王赶忙起身谢恩道:“都是陛下洪福齐天,将士们用命,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皇帝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三弟勇武过人,实乃我大邺之幸。若有朝一日朕龙御归天,这天下苍生恐怕还得仰仗三弟啊。”此言一出,端王眼神暗沉,但随即又道:“皇兄洪福齐天,自然会万寿无疆。”皇帝拍了拍端王的肩膀,笑了笑。
皇帝笑容收敛,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朕也希望如此啊。不过,三弟你战功赫赫,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无人能及。若将来有人心怀不轨,企图谋逆篡位,你可一定要站在朕这边啊。”
端王听了这话,心中一惊,连忙跪地叩头,“皇兄说笑了,臣对皇兄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若有谁敢图谋不轨,臣定当誓死捍卫皇室尊严!”
皇帝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朕还有事,你先退下吧。”
待端王离开后,皇帝脸色阴沉地对身旁的内侍说道:“派人暗中监视端王的一举一动,有任何异常立刻向朕禀报。”
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皇宫中酝酿,而皇帝和端王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皇帝收到了一封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端王近期的行踪和所接触的人员。
皇帝仔细翻阅着密报,眉头渐渐紧锁。
&34;端王与兵部侍郎交往密切,甚至还私下会面&34;皇帝喃喃自语道,&34;难道他真的有不臣之心?&34;皇帝的眼神越发冰冷,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密报,仿佛要将它揉碎一般。
“传朕旨意,明日早朝,朕要当众质问端王与兵部侍郎之事。”皇帝语气森寒地对内侍说道。
内侍遵命离去,皇帝独自坐在御书房中,心中思绪万千。
第二日,早朝上,皇帝威严地坐在龙椅上,下方的大臣们噤若寒蝉。
“端王,朕听闻你与兵部侍郎私交甚密,可有此事?”皇帝开门见山地质问端王。
端王心中一震,但表面上却故作镇定地回道:“皇兄,这纯属谣言,小弟与兵部侍郎只是寻常交往,并无出格之处。”
皇帝冷笑一声,将手中的密报扔到端王面前,“那这又是怎么回事?你还有什么话说?”
端王看着眼前的密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他仍强作镇定地说道:“皇兄,这一定是有人恶意诬陷小弟,望皇兄明察。”
此时,兵部侍郎突然出列,跪在地上,大声说道:“陛下,此皆微臣一人所为,与端王无关,望陛下责罚!”
皇帝凝视着兵部侍郎,心中充满了疑惑。他深知兵部侍郎的为人,断不会无故替端王顶罪。这其中必定有隐情……